阅读我国甲、乙、丙三城市位置、海拔、气候、土地利用、农作物等相关资料,填表并回答:
城市 |
甲 |
乙 |
丙 |
位置 |
91°E、30°N附近 |
104°E、31°N附近 |
120°E、30.2°N附近 |
海拔(米) |
3658 |
505 |
7 |
年太阳总辐射量(千卡/厘米2·年) |
202.4 |
88.5 |
112.3 |
年日照时数(小时) |
|
|
|
年平均气温(℃) |
7.5 |
16.3 |
16.1 |
七月平均气温(℃) |
14.9 |
25.8 |
28.7 |
一月平均气温(℃) |
-2.3 |
5.6 |
3.6 |
干湿地区 |
半干旱区 |
湿润区 |
湿润区 |
年均降水量(mm) |
|
|
|
所在农业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 |
草地 |
水田为主的耕地 (地势较高) |
水田为主的耕地 (地势较低) |
所在农业区主要农作物 |
|
|
|
(1)根据表内已提供的地理信息及地理环境中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进行分析,将下列各项目资料中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表内相应的空格中。
年日照时数: A 1239.2 B 1970.6 C 3005.3
年均降水量: A 453.9 B 976 C 1400.7
所在农业区主要农作物:A 水稻、甘蔗等 B 青稞等 C 水稻、茶叶等
(2)从表中资料分析甲、丙两城市所在农业区发展农业的条件: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 。
图8为甲、乙两岛略图,其中甲岛地势低平。完成下列要求。
(1)按东、西半球划分,甲岛位于()半球。甲岛周围的水域属于()洋,乙岛周围的水域属于()洋。
(2)两岛相比,实际面积较大的是()岛。当乙岛的区时为6月9日6时,甲岛所在的时区的区时为6月()日()时。我国处在隆冬季节,甲岛盛行风向为()风。
(3)乙岛主要是由()(内或外)力作用形成的,地形以()为主,地势特点是()。
(4)甲、乙两岛中,公路密度较低的是()岛,导致该岛公路密度较低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5)判断甲岛最大城镇所在地,并在图上把该城镇的符合圈出来;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根据材料和图10,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10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7月平均气温24.6℃。
(1)简述流经A地河流的水文特征。
(2)分析图示区域干旱、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自然原因。
(3)说明图示区域西北部与东南部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
2007年7月,我国颁布实施了新的饮用水国家标准。目前,饮用水安全问题仍然存在。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资料一:见图1
资料二:见图2
近20年来导致我国饮用水污染事故的污染物类型构成
图1
近20年来我国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发生缓解构成
图2
(1)从污染物来源分析,我国饮用水安全威胁主要来自、等。
(2)关于我国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发生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题,填选项字母)
A. |
蓄水池防护出现的问题最少 |
B. |
水源污染是最主要的环节 |
C. |
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环节的构成单一 |
D. |
自来水管网出现的问题不到1/5 |
E. |
水源和自来水管网出现的问题超过了70% |
(3)分析饮用水污染造成的主要危害。
(4)提出饮用水污染事故的防控措施。
北海 、钦州、防城港是北部湾经济区重要的港口城市。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资料一:见图1。
资料二:见表1。
资料三:见图2。
资料四:见图3。
图1
表1
图2
图3
(1)与铁路和公路运输相比,海运的优势是。
(2)关于三城市2000-2004年的三次产业产值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单选题,填选项字母)。
A. |
北海市第一产业产值逐年下降 |
B. |
防城港市第二产业产值逐年上升 |
C. |
钦州市第三产业产值逐年上升 |
D. |
第三产业产值上升最快的是北海市 |
(3)关于区域经济发展与三城市的城市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题,填选项字母)。
A. |
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是北海 |
B. |
2005年广西GDP小于重庆 |
C. |
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防城港 |
D. |
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是钦州 |
E. |
2005年西南五省(市、区)GDP之和小于广东 |
(4)分析北海、钦州和防城港三港口发展中遇到的共同问题。
(5)提出北部湾经济区港口群的发展对策。
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800-1600mm之间。根据所学知识和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见图1。
资料二:见图2。
资料三:见图3。
(1)长江上游流域的优势自然资源有、、等。
(2)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在地形坡度5°-25°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积比例。
(3)长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多选题,填选项字母)。
A. |
植物种类增加 |
B. |
土壤肥力降低 |
C. |
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
D. |
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 |
E. |
增加降水量,引发滑坡、泥石流 |
(4)分析影响该区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5)提出该区域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