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外国记者报道:“(中国)……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投
自己最信任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场面
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这个 “场面”的出现是因为实施了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王夫之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 这表明,郡县制的出现及其推行
①有利于消除由分封割据而带来的隐患
②便于皇帝能够直接控制地方的行政制度
③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组成部分
④自秦以来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始终处于绝对上风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本朝)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诰诫臣工,指授方略,查核政事,责问刑罚之不当者,谓之寄信。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或三百里,或四五六百,或至八百里以行。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这主要说明清代军机处()
A.由满汉高级官员组成 |
B.是制约君权的重要机构 |
C.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
D.有权裁决国家军政大事 |
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
A.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督察 |
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 |
C.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 |
D.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 |
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提出“中国自秦以下两千年,只可说是一个君主一统的政府,却绝不能说是君主专制。人才的选拔,官吏的升降,赋税的征收,都有传统客观的规定,绝非帝王私意所能轻易摇动。如此般的政体,岂可断言其是君主专制?”作者强调的是( )
A.形成统一的史学文化心理认同 |
B.从文明史观的角度来认识历史 |
C.提倡以否定的精神来研究历史 |
D.要注重史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
清末御史张瑞荫的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与材料的看法一致的是( )
A.军机处实际上掌握了最高行政权 |
B.军机处有助于树立官场廉政之风 |
C.军机处官员多是平庸之辈 |
D.内阁制有利于加强皇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