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明代中期以后,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生快速变迁。关于这个变动,下列叙述何者适当?
①由于市场交换规模扩大,白银逐渐取代铜币,成为市场交换的单一货币
②传统「士为首,农次之,工商其下」的观点,逐渐转变为「工商皆本业」、甚至「重商」的观点
③由于商业的需要,传统的珠算工具已不能满足需求,导致明末传教士传入的数学大为盛行
④棉纺织业是明清经济繁荣的重要关键,也是促进市镇发展的重要原因
⑤通过东南沿海与国外商人的贸易,促进经济与商业的繁荣

A.①④⑤ B.②④⑤ C.①②③ D.③④⑤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我国20世纪历史发展的方向,成为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最直接的源动力。下列史实不能体现以上观点的是

A.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有利于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B.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
C.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D.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因素,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其产生瓦解了自然经济

史书记载:1873年侨商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以上材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

A.实质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 B.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C.属于近代意义的民族工业 D.没有跳出中国传统生产方式

假设你是一位19世纪70年代投资企业的人,从投资小、见效快的角度考虑,最好投资于

A.重工业  B.轻工业  C.农业 D.军事工业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并存的经济成分有 ①自然经济②民族资本主义工业③洋务企业④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材料一:“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令‘制’,令为‘诏’,自称曰‘朕’……自今以来,除谥法。”——《资治通鉴》
“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大酺。收天下兵,聚之咸阳,……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车同文字。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乡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史记》
材料二:“汉武帝时,国力充实。公元前127年——前119年间,武帝发动了三次大规模对匈奴的反击。第一次,汉军夺回河套,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第二次,汉军取得河西走廊,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道路。第三次,汉军迫使匈奴退往大漠以北,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对汉的威胁。”—— 历史教材
材料三:“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仁者爱人”——《论语》
(1)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请举出孔子、秦始皇、汉武帝三人的事迹各两例。
(2)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这种说法是否有理?请写一篇400字左右的历史小论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
②论点应有史实支持,需有自己的结论(观点)
③论述层次清晰,文字通顺流畅
④篇幅在400字左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