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两个水样,它们是经过如下处理获得的:(1)从泛着绿色的池塘取水,静置4小时,倒去上清液,留下藻类,再加清水,静置4小时,再倒去上清液,留下藻类,重复3次。最后加水至900 mL。(2)将900 mL藻类搅拌均匀,分别倒入2只500 mL的烧杯中继续培养,A烧杯中加入0.3 g洗衣粉和0.3 g尿素,B烧杯中不加其他物质。(3)在向阳的窗台上培养5天,得到水样A、B。
根据上述处理过程回答如下问题:
(1)如何检测出2个水样中绿藻的密度哪个大哪个小?
(2)处理中第一步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已知洗衣粉中含有一定量的磷,并且结果表明A烧杯中的藻类生长得最好。这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改进上述实验过程进一步证实氮或磷是藻类大量繁殖和生长所需要的重要元素之一?
(5)池塘中藻类大量繁殖和生长称之为“水质富营养化”。大多数远离城市的天然池塘,施入一定量的氮肥,常常不能引起池塘水质富营养化,而施入一定的磷肥后,很快就能引起池塘富营养化。上述实验的合理解释你认为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甲是采用黑、白瓶法(黑瓶不透光),分别测定某池塘夏季白天各深度每小时的平均氧浓度变化曲线,纵轴表示水池深度(假定不同深度的水温不变),横轴表示瓶中O2的变化量(g/m2﹒h);图乙是某同学“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黑瓶中的水藻及水深4m时白瓶中的水藻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据图中的数据得知,水藻的呼吸速率为 ;此时水藻产生ATP的结构有 。
(2)白瓶中测得的O2变化量为净光合作用产生量,则光照适宜时,水深2 m处每平方米的水藻1 小时制造的O2的总量为________。
(3)若将白瓶水藻从3m处移到2m处时,则水藻细胞中C3的含量将 。
(4)图乙装置中,用排水收集法测定单位时间内气体的产生量,可表示水藻的 速率。
(5)若图乙实验中将试管向右移,随着距离的增加,气泡产生速率下降,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
(6)为了减少实验数据的偶然误差,实验设计过程中,除要控制无关变量相同,设置对照实验外,还应进行 。
下图是两种生活状态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研究图一细胞所示的生理活动过程,一般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该细胞是由 增殖分化产生的。
(2)图一中与抗体合成有关的细胞器是 (填序号)。
(3)给图二细胞吸入18O2,一段时间后,可以检测到③中有 (含18O物质)生成。
(4)图二⑤处是染色质,其主要化学成分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
(5)若将图二细胞置于KNO3溶液中,与质壁分离复原有关的细胞器是 (填序号)。
(6)可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以观察图一中DNA和RNA的分布,依据的原理是 。
下图1为细胞的放大图,表示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及其去向,其中①~⑦表示细胞结构,⑧~⑨表示细胞生理活动,甲~丁表示结构中的物质。图2表示胰岛素对肌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调节,细胞膜上有运输葡萄糖的载体GLUT4。据图回答:(在[ ]内填数字序号;在 上填写文字)
(1)①~⑦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是[ ],绿色的植物细胞中特有的细胞器是[ ] 。
(2)若图1表示胰岛B细胞合成、分泌激素的过程,则丁物质可能具有 的作用。
(3)图2显示:[⑧] 作用,能调节着细胞膜上葡萄糖载体的数量,该作用的完成直接有赖于细胞膜具有 的结构特点。2型糖尿病人胰岛素水平正常,但靶细胞存在“胰岛素抵抗”,从细胞膜的组成看,可能的原因是 的数量少。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htPA)是一种重要的药用蛋白,可在转htPA基因奶牛的乳汁中获得。下图表示利用奶牛乳汁生产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的培育过程:
(1)htPA基因cDNA可通过克隆筛选获得,该cDNA比人染色体上的htPA基因短,原因是该cDNA没有 。构建表达载体时,必须将htPA基因cDNA与牛乳腺蛋白基因的 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
(2)通过①形成图中③的过程中,通常取培养 代以内的细胞,原因是 。
(3)图中“未受精的卵”是指 的卵母细胞,而不能用普通的体细胞作为受体细胞,原因是“未受精的卵” 。
(4)⑦与⑥的遗传性状不一样的原因是 。
(5)图示过程中涉及的科学技术有转基因技术、 、 、胚胎移植等。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对炭疽病疑似患者,可通过噬菌体裂解实验确诊。
(1)为从炭疽病疑似患者体内分离出炭疽杆菌,将采集到的患者皮肤脓胞渗出物稀释后滴于培养基表面,用涂布器涂匀, 这种接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
(2)用该方法统计样本菌落数时是否需要对照组?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
(3)下图为细菌鉴定的实验流程。图中Ⅲ的液体培养基由澄清变浑浊的原因是 。在实验Ⅳ中,先用无菌滴管吸取 滴于平板培养基表面,再用涂布器涂匀,经培养得到如图中Ⅳ的6个菌落。然后在平板培养基的 (填数字标号)菌落上滴加 。观察并记录结果。
(4)用炭疽杆菌进行实验后,所有用过的培养液、培养基等必须经过______处理后才能丢弃,以防止培养物的扩散,污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