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共22分)
滕王阁风景 高昌
1到了南昌,有千万个理由登滕王阁。
2滕王阁矗立在赣江边上,临观之美,心旷神怡。那一望无际的蓬勃风景,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赣菜的“辣”。
3赣菜辣得很直接,很斩钉截铁。而滕王阁的风景,恰便也似这爽快的个性,不用什么曲径过渡,不用什么花树遮掩,只要一抬眼,就干脆是辽阔的水,悠远的山,出岫的云。
4朋友们似乎很替我遗憾,说是来早了。如果晚来些时,再赶上个晴朗的傍晚,就可以欣赏到王勃笔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丽景色了。可是,能够看到这些靓丽的波浪在苍茫的江面上热烈地舞蹈,能够看到那一片片朴素的渔舟在迤逦的遐思中织出的明亮含蓄的波纹,不也是一种难得的诗意吗?远望是烟波浩淼,近观是碧水荡漾。水远山长,刚柔相济。清人撰联:“目极湖山千里而外,人在水天一色之中”。道的也正是眼前景色。浩荡江河行大地,依然风雨共名山。一登上高阁,视野就开阔起来,胸中满蕴的激情就狂奔起来。
5太阳照在滕王阁上,慷慨地铺开灿烂的热情。下面的江水就绚丽起来,丰富起来。波光粼粼,美丽潇洒。留下一溜儿一溜儿浪漫的浪花。朵朵白帆,慵懒地躺在江面上,展现出各种各样的美好姿态。远处慢慢散步的白云,悠然地在大江上踩出一行行彩虹般的足印。隐隐约约地,偶尔会从那云缝里看见一两只飞鸟,于烟水苍茫处优雅地飞翔着起舞,而那舞台之大,背景之远,还有那翅膀之轻盈,就都留在我的左心房后面的一个小格子里,被小心收藏起来了。
6素负盛名的碧水与长天,映照着暖暖的阳光,一江耀眼的亮丽色彩,一片被阳光照耀的波浪,让人无比眷恋……
7我喜欢滕王阁,虽是初次造访,却仿佛早已是旧时相识。那山水胜迹,渔歌帆影,落霞孤鹜,令我陶然心醉。一步步接近天上的蔚蓝,便也一步步接近绚烂。伴随着攀登的脚步,天似乎都有欲坠的感觉了。远处八一大桥的吊索,酷似扇动着的飞鱼翅翼,在那划破时空的飞翔里,我的心灵已经不知不觉地感悟了千百年的沧桑。
8屈指算来,滕王阁前,走过了多少光阴。物换星移,留下了几多感叹。王勃来过,白居易来过,杜牧来过,王安石来过,朱熹也来过。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数不胜数,经历了各自的风景,留下了各自的歌吟,然后下楼去,走向了历史的烟尘。今天登上滕王阁,不会踏到先人的脚印上了。因为这里几经兴废,我们看到的不再是古人眼里的风景了。滕王阁,修而又毁,毁而又建,达二十几次之多。留下来没有改变的,仅仅是这个富贵的旧名字而已。阁中序播千秋,江上帆收万里。从感情上来讲,我也希望保留下那旧日亭阁。毕竟记录着沧桑,见证着历史。可是,经过今人的智慧和劳动,而今的滕王阁带给我们的,仍然是这么美好的风景和这么美好的心情,这不也很好吗?
9“层楼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1000多年过去了,王勃站在滕王阁的那次抒情,永远让人怀念着。站在阳光灿烂的滕王阁上,想象着王勃的锦心绣口,忍不住也会有握笔为文的冲动。美丽的景色不仅给人美的享受,也包含了无穷的灵思。尽管有王勃恢宏地立在昨天的滕王阁上,今日登临,我仍然有万千的感触想要表达出来。写属于当代的文采风流。
10历史的车轮,碾碎了多少玉砌雕栏,珠帘旧梦,沧桑是不断变幻的,而物华天宝和地灵人杰却是永恒的。古人已远,山水依然,被光阴消磨了千余年的风景,愈发生动和醇香。
11在王勃曾经眺望过的地方,我把目光从邈远的历史中收回来,投向未来……(2006年1月25日《人民日报》)
16、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赣菜的“辣”?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答:
17、与王勃笔下的滕王阁壮丽景色相比,作者眼前的滕王阁景色,有哪些独特之处,结合④ ⑤文字,做简要回答。 答:
18、开篇作者便写道:“到了南昌,有千万个理由登滕王阁。”读完全文,请你列出至少三条理由。
答:
19、第⑨段中,作者说,“尽管有王勃恢宏地立在昨天的滕王阁上,今日登临,我仍然有万千的感触想要表达出来”,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文后各题。
访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节选)
魏书生,1950年出生,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由于受“文革”影响,他初中毕业即到农场劳动。1978年任中学教师,先后荣获省功勋教师、特级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现任辽宁省盘锦市教育局局长。
①记者:您好像说过:“我不会教书,是学生教会我教书。”为什么这么说呢?
魏书生:这是心里话。我没受过师范教育,19岁教书前是个种地的,你说怎么办?我只好跟学生商量着教。在这种商量中,我感受到的是与学生之间的和谐、默契、轻松和愉快。
②记者:在盘山三中任教半年后,您就被任命为教导处主任。1979年3月就开始了第一轮教改实验,您成长的速度令人吃惊,这速度靠的是什么呢?
魏书生:还是我带班带得好。我始终相信,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不是为“婆婆”服务的。语文教学“婆婆”多,最外行的领导、文化水平很低的家长都可以指点语文教学。如果把各位“婆婆”的见解都拿来指导自己的话,那这堂课就彻底没法上了,而且肯定也就离开了学生的实际。我当时提出老师不能把学生当作容器,退一万步说,即使真把学生当容器,你还得研究各种容器口径的大小,也就是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我一开始教书,就想的是学生的需要,学生的感悟,学生的喜怒哀乐,这使我和学生之间的矛盾减到最低点,非常融洽。因为总想着人家的接受能力,就教得比较轻松,而一旦学生高高兴兴地学了,也就把“婆婆”们要求咱完成的任务完成了,所以我很快就取得了成绩。
③记者:您好像一直是个多重身份的人,职位不断提升,却一直坚持教课。大家感兴趣的是,您作为教育局长在中学任教,如何处理与那个学校校长的关系?人家怎么管理您?会不会感到不自在?
魏书生:我1997年到教育局,同时还在原来的市实验中学教语文,每天一节课,当了6年局长,教了6年语文。我还是强调做事情,把课教了就完了。实验中学的校长原来就是我的副校长,我们处了20多年,非常好,像一个人一样。实验中学我那个班的学生去年毕业了。因为搬家,现在我在职业技术学院师范系教两个班的语文教材教法,一周四节课。1998年到2000年我在那儿当院长,现在我在那儿教课,职院院长也没什么想法呀,倒是找我商量工作更方便了。
④记者:您“出名”后经常去各地讲学开会,频繁的社会活动却一点也没影响您带班,不但从不请其他老师代课,而且班级秩序井然。于是就有人感到奇怪,觉得您真是挺“神”的,这种评价中多少还有点将信将疑的成分。
魏书生:其实不奇怪也不“神”。当了主任后,又教课、又当班主任,使得我管理班级的时间少了。我就研究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发挥他们的作用,大家分头承包一些事情,我更多的是观察与指导。很多人觉得我这种管班的方式比较新鲜,似乎没费多少劲儿,就使班级井井有条,学生学得高高兴兴,于是就成了先进典型。别人挺奇怪:你刚教了一年多书,劲从哪儿来?我自己分析,还是在于我和学生是一家人,他们都帮着我出主意,我也帮学生出主意,合力大于分力之和。总也没有管学生这个心态,而是为了学生好。到后来当了校长,包括现在这个活儿(教育局局长),都坚持一条:不是管人家,而是为人家好。为人家好,人家就容易接受,大家共同把事情做得更好,让每个人活得更好。
⑤记者:可是您实际上很成功,您肯定有不甘平庸、追求卓越的理想和目标。您认为追求卓越和平常心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魏书生:我还是强调高高兴兴地活着。因为人很渺小、生命很短暂,所以才应该格外地珍惜,活得快乐一点、有效一点、对别人有用一点。我没怎么想过追求卓越,就愿意多做事,高高兴兴地做事,做了一件又一件事,如此而已。人对着三个世界:外在的大世界、内在的自我世界,第三个就是本职工作。我的观点是,这个地球上任何一份平凡的工作,当你全身心去做的时候,它都是一个宏大的世界,都有无穷无尽的学问。工人做工,车零件,焊器物;农民种田,养鸡,养猪,养花,干进去,真的都是宏大的事情,就在于你能不能全身心地投入。我说,人和工作之间有五种境界:一、无心无意,二、三心二意,三、半心半意,四、一心一意,五、舍身忘我。当你进入舍身忘我的境界,做这份平凡的工作时才感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一杯水一个世界,一滴水一个世界,一个水分子一个世界,这样你钻研起来当然有无穷无尽的乐趣。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魏书生老师说:“我不会教书,是学生教会我教书。”是由于他没受过师范教育,19岁教书前是个种地的。 |
B.魏书生老师所说的“婆婆”指的是学校领导和家长。 |
C.魏书生老师从当教师到后来当校长、当教育局局长,都坚持为对方好。 |
D.魏书生老师提出老师不能把学生当作容器,而提倡因材施教,不能进行灌输式教育。 |
E.记者认为魏书生老师有不甘平庸、追求卓越的理想,而魏书生老师否定了这种说法,认为自己没有怎么想过追求卓越的理想。
2.本文是一篇访谈录,记者的提问、魏书生老师的回答,都讲明具体的时间、地点,请结合第②③两部分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答:
3.结合文本中魏书生老师的经历,谈谈他是如何达到“舍身忘我的境界”的?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
答: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文后各题。。
乾隆二十四年的冬天,在瓜洲古渡口,有人发现了雪芹的身影。
雪芹从五岁上离开江宁,渡江北上,这是他三十年后重来了。面对着长江的逝水,不禁又想起大诗人苏东坡的名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不错,大江的波涛,正在淘荡着古今的俊才奇士——包括雪芹自己,也包括着他书中的那些非凡的少女。
不巧,冬来得早,一场风雪,冻封了江,这是不多见的天气。渡船停摆了。
雪芹正感无可奈何,岸边一家沈姓老人见他徘徊愁闷,便很热情地邀他到家暂时歇息。老人一家的仁厚慷慨,使雪芹非常感动。叨扰了二三日,相处得越发亲热起来。不久,天色放睛,气暖江开,雪芹要走了,转觉依依不舍。他问老人,有纸笔吗?老人捧出文房四宝,雪芹挽袖提笔在手,不一时,一幅《天官图》①展现纸上。老人惊呆了,半晌说:“我见先生风骨不凡,定非俗士,果然是位大才!”雪芹说:“没有可以报谢的,我画天官,给老人家赐福吧。”宾主作别,雪芹收拾过江去了。这幅画,据镇江沈氏后人说,保存到很晚近的年代,可惜怎么也找不见了。
此番雪芹渡江何事?因何而来的呢?原来他因友人之荐,为两江总督尹继善礼聘,到江宁做他的西宾幕客。一到江南,雪芹的才华立即受到了尹继善的赏重,并以楝亭②有此嗣孙引为欣慰。初时,宾主相得,情好甚笃。
可是,雪芹的处境到哪里也是复杂的。这次南来的遭遇,有几件事使他更叹命途之乖舛。
正如敦敏③赠雪芹所说的:“可知野鹤在鸡群。”他的才华出众,易为人知,也易为人妒。同事中间,小人之辈,谮毁之言,久而遂多。尹继善虽然爱才好士,扬风乾雅④,但全是正统一派人物,眼见雪芹的一些言谈行径,渐渐心有不乐之意。尹继善是正人,倒出于一片好心。从他自已的正统观念出发,以为雪芹落到此等境地,是因无人“导之于正”,他就要设法挽救雪芹,而雪芹对于这种“挽救”,却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根本不能接受。这么一来,各无恶意,皆本素怀,可是误会既多,彼此都无法谅解:别人本是一片热心为他好,而雪芹看来那是不能苟从的道路;雪芹如要我行我素,不肯污于流俗,就必然被人视为狂妄无状,负义忘恩。一个不能为世人所理解的伟大的哲士文豪,越是伟大,越是孤独,越是寂寞。“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正是雪芹的最巨大、最深刻的悲哀。
当时南京住着一位声气极大的诗家名叫袁枚。有人介绍,想为曹、袁二人牵丝引线,以为两诗人定能投契。雪芹素知袁枚风格不高,看不入眼,拒而不往。这也得罪了南京的诗坛文苑。
雪芹本是为《石头》一记而南游的,不想最后事情也就出在这部书上。
乾隆的皇八子永璇,年少,不守礼法,他的师傅孙灏在二十三年已然得咎;二十四年秋,永璇的岳翁尹继善也受了指摘。到二十五年春天,为了加强管教,乾隆不得不亲“幸”永璇府第,意在察看。当乾隆查出身有“内病”的永璇竞偷看这种“邪书”,自然十分震惊恼怒,决心要弄清这部“淫词小说”的一切原委。当这事的风波很快传到了永璇岳家尹继善那里,他不觉目瞪口呆,因为著书人就在他的幕席之间!由是,风声汹汹,人言啧啧,顿时大为紧张。尹继善毕竞还是厚道长者,不肯出卖楝亭的后人,就透消息给雪芹,让他赶紧托故离职,潜身他往,避免多所株连,将关系的复杂程度尽量缩小。于是,无可回避的雪芹,收拾行装,决意北返。幸而永璇有力,多方弥补遮掩,设法将事搪塞过去,一时未至酿成大案。
(节选自周汝昌《曹雪芹新传》第三十章,有删节)
注:①《天官图》:天官,是道教信奉的三神之一,传说天官赐福。天官图,即天官的画像。②楝亭: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的号。③敦敏:曹雪芹的好友。④扬风雅:指品评诗文。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三十:“诸人尝寓其家,流连觞咏,声光映蔽江表。此皆林下之人扬《风》挖《雅》。
1.第七段中说“有几件事使他更叹命途之乖舛”,指的是哪几件事?请分条概述。
2.根据上下文,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1)大江的波涛,正在淘荡着古今的俊才奇士。
(2)越是伟大,越是孤独,越是寂寞。
3.请联系本文所写曹雪芹经历中的几件事,简析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22题。
雪
——《野草》之八
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它单调,它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腊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它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葫芦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它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里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它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它;对了它拍手,点头,嬉笑。但它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它的皮肤,寒夜又使它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它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它们绝不粘连,撤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一九二五年一月十八日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第一自然段,作者以画家的笔触绘制了一幅瑰丽多彩的江南雪景图——山茶、梅花、杂草以及嗡嗡地闹着的蜜蜂。 |
B.从第一自然段绘声绘色、静动交织的描写中人们分明可以感受到春的气息。 |
C.第二自然段,作者特地选取了孩子们塑雪罗汉的趣事加以渲染,让我们感受到南方人们生活的自由和欢愉。 |
D.结尾段用肯定的语气,赞扬了朔方飞雪追求自由的精神,同时也对它的不幸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
E.作者以炽热的感情,豪放的语言,刚劲的笔力,描写了朔方飞雪磅礴的气势,借朔方飞雪“蓬勃地奋飞”的情景,抒发了不畏艰险,渴望战斗的豪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磁浮列车
世界第一条商业运营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上海磁浮示范运营线于2002年2月31日举行通车典礼,中国总理朱镕基和德国总理施罗德出席典礼。两国总理为运行通车剪彩后,从示范运营线始发站龙阳路站乘列车前往终点站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全程30公里只用了不到8分钟的时间,运行期间的最高时速达到了每小时430公里。
高速磁浮列车是20世纪的一项技术发明。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德国、日本为代表,对常导和超导两种磁浮技术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反复实验。上海磁浮示范运营线采用的是德国的常导模式,引进的是德国技术。
高速磁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它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悬浮电磁铁以电磁力将车辆往—上浮起,电磁控制系统保证磁浮列车与轨道保持约10毫米间距。导向电磁铁保证列车沿线路两侧的定位。列车通过长定子同步直线电机来驱动和制动。直线电机的原理可以从旋转电机引申出来,即将旋转电机定子和转子剖开再展直,安装在线路两侧的下面。直线电机定子线圈中的电流产生一个运动磁场,在这个运动磁场的作用下,推动磁浮列车前进。
磁浮列车快速、安全、舒适:常导磁浮列车时速可达400至500公里,超导磁浮列车时速可达500至600公里。它的高速度使其在1000至1500公里之间的旅行距离中比乘坐飞机更优越。
能耗低是它的又一优点。由于没有轮子、无摩擦等因素,它比目前最先进的高速火车省电30%。在500公里/小时速度下,每座位每公里的能耗仅为飞机的1/3至1/2,比汽车也少耗能30%。因无轮轨接触,震动小、舒适性好,也减少了车辆和路轨的维修费用。
磁浮列车交通有利于保护环境。它在运行时不与轨道发生摩擦,且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所以发出的噪音很低(只有当时速达到200公里以上时,才会产生与空气摩擦的轻微噪音)。它的磁场强度与地球磁场相当,远低于家用电器。由于采用电力驱动,避免了烧煤烧油带来的污染。磁浮列车的爬坡能力为10%,而一般铁路的最高坡度只有4%。磁浮列车一般以4.5米以上的高架通过沟渠或翻越山丘,从而避免了开山挖沟。
磁浮列车安全、舒适、维护少。磁浮列车在路轨上运行,按飞机的防火标准实行配置。它的车厢下端像伸出了两排弯曲的胳膊,将铁轨紧紧搂住,绝对不可能出轨。列车运行的动力来自固定在路轨两侧的电磁流,同一区域内的电磁流强度相同,不可能出现几辆列车速度不同或相向而动的现象,从而排除了列车追尾或相撞的可能。据专家介绍,为确保安全万无一失,每节列车还安装4套蓄电池,只要有2套能工作,就能在外部系统停电的情况下让列车平稳地停在预先设定的位置。列车底部还有16个由碳素纤维制成的滑橇,紧急情况下,也能让列车在高速运行时平稳停下来。列车的整个安全系统可以相互检测,自动替补,这是其它交通工具不具备的,因而它是一种高安全度的交通工具。关于磁浮列车,下列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磁浮列车是20世纪的一项技术发明,有常导和超导两重磁浮技术模式。 |
B.磁浮列车是一种采用电力驱动、无废气排放、无车轮与轨道摩擦、对环境影响很小的高速火车。 |
C.磁浮列车利用电磁力来实现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是一种快速、安全的交通工具。 |
D.能耗低是磁浮列车的最大优点,它比高速火车、飞机和汽车的能耗都低。 |
下列对高速磁浮列车运行原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悬浮电磁铁以电磁力将车辆往上浮起,电磁控制系统保证列车与轨道保持约10毫米间距。 |
B.车厢下端像伸出了两排弯曲的胳膊,将路轨紧紧搂住,绝对不可能出轨。 |
C.直线电机定子线圈中电流产生一个运动磁场,这个运动磁场推动了磁浮列车前进。 |
D.导向电磁铁保证列车沿线路两侧定位,列车通过长定子同步直线电机来驱动和制动。 |
下列对磁浮列车的优点,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与传统的高速轮轨列车相比,磁浮列车速度快,常导磁浮列车时速可达400至500公里。 |
B.磁浮列车比高速火车、飞机、汽车的能耗都低,因此它的运行成本就比传统交通工具低。 |
C.安全性高、舒适、维护少,这也是磁浮列车的一大优点。 |
D.磁浮列车启动快,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噪音低,对环境影响小。 |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 )
A.磁浮列车在上海通车具有重大意义,它标志着我国交通史上的一次恢宏创举,是标志着科技进步的一次精彩跨越。 |
B.磁浮列车的磁场强度与地球相当,这对通讯的干扰是很大的,在磁浮列车上手机一般是不会有信号的。 |
C.磁浮列车排除了追尾和相撞的可能,这为解决高速公路上汽车追尾事故提供了范例。 |
D.既然磁浮列车轨道避免了开山挖沟,它的建造成本就比高速火车降低了很多。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文人在社会历史的舞台上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文人既不同于一生主要从事政治的政治工作者。也不同于主要从事科学研究的科研人员,而主要指在思想意识、文化领域从事研究和创作的人员。因为这些人能真正在思想意识领域起着举足轻重、导向作用,在宣传部门和媒体单位具有一定身份和地位,他们掌握着宣传传播的媒介工具。
同为文人,因为受客观环境的影响不同和自身的主观倾向不同,文人在其置身于社会的表现也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表现:纯文人、文化战士、媚俗文人。
“身在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不食人间烟火”,这恐怕是纯文人所采取的或向往的思想境界吧。他们对社会上的种种丑恶现象和流俗敏感、愤怒、厌恶,嫌而避之。害怕那些俗人俗事会玷污了自己,避而不及,甚至会“挖耳洗面”,以洁视听。这类文人,对社会的发展往往持消极悲观的态度,认为理想的社会状态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但他们又不同于那些缺少思想、随波逐流的凡夫俗子,而是把大量的思想和热情投入到文学作品中,在作品中表达他们的向往和喜怒哀乐。于是便有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于是便有了种种的神话故事和英雄小说,于是便有了神鬼狐与人相恋、卖油郎独占花魁的故事,于是便有了吟山歌水、风月无边的妙句佳文……不管怎么说,正是由于这些纯文人的存在,从而才有了人类社会的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虽然其中不乏“烟灯烟枪”之类,但也有大量的“奇珍异宝”、典章佳文,让后人徜徉其中,流连忘返……
文化战士这一提法可能过激了一点,但不用“战士”这一词仿佛又不能概括这一类文人的特点。这一类文人的最大特点就是深切关注当世的社会生活,把文艺当作向黑暗挑战、明辨是非、捍卫真理的一种武器。他们的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具有鲜明的立场和善恶观念。他们的文艺观点不仅反映在向那些他们认为是反动的、腐朽的、自私的、诡辩的文学思想作斗争的同时,也表现在与那些单纯“吟风弄月、无病呻吟、八股学究、痴人说梦”的纯文学以及那些“玄幻戏言、调笑逗乐、艳事性趣”类的媚俗文学的远离。李白所神往的学习的“蓬莱文章、建安风骨”,以及韩愈、柳宗元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就是反映了文学要有发扬正气、扬清涤浊、争辩是非、关注人民生活的境界和勇气。鲁迅先生是举世公认的“文化战士”的楷模。毛泽东更是一位高瞻远瞩、胸怀博大、善于明辨是非的“文化战士”的领袖。鲁迅笔下的“阿Q精神、痛打落水狗、解剖自我”等精神。毛泽东笔下的“白求恩精神、阶段分析、论持久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民战争”等等这些思想成为警省世人、明辨是非、坚定信念的不灭的明灯和有力武器。永远给人们以启示和力量。如果说纯文人是在逃避现实,安于幻想,把理想和现实割裂开来的话,那么文化战士则是将理想和现实联系起来,从现实中寻找实现理想的突破口和途径。哪怕理想与现实是多么的遥远,但也决不做逍遥的隐士,也不做屈服的奴隶。而是以“出污泥而不染的崇高品格”,以战士的斗争精神积极开展社会实践。他们认为真理永远是不会被磨灭的,乌云终究遮不住太阳,所以他们敢于斗争,坚持斗争,甘于奉献和牺牲。
媚俗文人从根本上说不是一个真正的文人,只能算是一个为了实现个人私利的投机分子或商人。媚俗文人以迎合所谓“大众”为文学路子,从而达到推销自己,获得名利的目的。他们的作品多数情况下是迎合大众的低级。趣味,主要是迎合那些思想尚未成熟的爱好新奇的年青人的口味。他们可以放弃立场,可以没有立场,所以他们会嘲笑那些热血文人。他们会说文学仅是游戏而已。他们以自己获得的名利为依据,以作品的销售量和点击率的虚高,反驳讽刺那些对他的作品进行批评的人。他们为了防止自己的作品遭到剖析和抨击,会运用这样那样的所谓流派、所谓手法、所谓主义等来解释有时连他们自己也说不清的某些作品。向世俗势力低头,这是媚俗文人的另一种表现。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媚俗文人可以是很优秀的投机分子,他们可以炮制出大量的混淆是非、为虎作伥、歌功颂德的作品来。从整体上来看,媚俗作品不注重作品的文学性。也不注重思想性。与其说是“文学作品”,倒不如说是以文学面貌出现的“商品”,所以这类作品被“纯文人”和“文化战士”都拒之门外。它们只是作为世俗大众的“文化快餐”匆匆过场了事。
当然,人是复杂的,能动的。纯文人、文化战士、媚俗文人有时并没有截然的界线。一个文人有时可能表现为这种文人,有时也可能表现为另一种文人。作为热爱文学的人,与广大的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这是任何一个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的文人应该采取的态度。文人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更应该为人类的和平、发展、和谐、平等、文明服务。实际上,当你的胸怀装下了万里江山,装下了地球甚至宇宙,装下了千千万万人的痛苦与快乐,你肯定也是一位充实的快乐的人。因为你再也不会被“自己的享受、自己的升官发财、自己的居于人下”等等这些庸俗痛苦的事情而委曲求全、疲于奔波了。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好了,无需多说,先人们已经做了很好的回答。
(选自网络文章《纯文人,文化战士,媚俗文人》,有删节)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人从自身的工作性质来说,属于思想领域的上层建筑范畴,因此他们的作品是人们常说的精神食粮。 |
B.作者认为文人根据受客观环境的影响不同和自身的主观倾向不同,可分为纯文人、文化战士、媚俗文人三种。 |
C.正是由于这些纯文人的存在,才有了人类社会的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因而纯文人的创作是最有价值的创作。 |
D.文化战士这一类文人的最大特点就是他们的作品中体现了一种斗争精神:与天斗、与地斗和与人斗。 |
E.媚俗文人从根本上说不是一个真正的文人,所以他们不需要有文学创作的能力与灵感。
F.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人,应该有创作的责任心和历史的责任感,与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同命运。下面哪一项不能作为文学创作的例证?(3分)
A.于是便有了吟山歌水、风月无边的妙句佳文。 |
B.李白所神往的学习的“蓬莱文章、建安风骨”。 |
C.“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D.媚俗作品与其说是“文学作品”,倒不如说是以文学面貌出现的“商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