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菊
郑 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①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②高。
画 菊③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释:①九日,指九月初九重阳节。②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形似松。③这首《画菊》是生活在宋元易代之际的南宋诗人在宋亡之后所写。
7.两首咏菊诗分别以菊象征了怎样的品格?
①《菊》:
②《画菊》:
8.简要说明《画菊》诗中以下喻体比喻什么。
①百花:
②疏篱:
③抱香:
④北风: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其后问题。
定风波
李珣
雁过秋空夜未央①,隔窗烟月锁莲塘。往事岂堪容易想,惆怅,故人迢递在潇湘。
纵有回文②重叠意,谁寄?解鬟临镜泣残妆。沉水香消金鸭③冷,愁永。候虫声接杵声④长。
【注】①央:尽。②回文:前秦才女苏蕙作回文诗以传情意。③金鸭:如鸭形的金属香炉。
④杵声:以杵捣物声,此指制作寒衣发出的声音。下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雁过秋空夜未央”,开篇写北雁南归、长夜漫漫,点明具体时间。 |
B.“隔窗烟月锁莲塘”的“锁”字,既写景致特征又含人物观景心情。 |
C.“沉水香消金鸭冷”写香不觉间已燃尽,以香消炉冷表现时间推移。 |
D.末句“候虫声接杵声长”写周同环境的喧闹使人物的愁绪得以排遣。 |
请结合全词,说说主人公长夜难眠之“愁”的原因有哪些。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后面题。
武威①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②
岑参
片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注】①武威:即凉州。唐天宝元年改为武威郡,治所在今甘肃武威。②晋昌:即瓜州,“边柳挂乡愁”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最生动传神?请赏析。
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共8分)
忆秦娥
范成大
楼阴缺,阑干影卧东厢月。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隔烟催漏金虬咽,罗帏黯淡灯花结。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本词为闺怨词,可通篇无一“怨”字,而所写又无一处无“怨情”,试作简要赏析。
答:本词的结尾有什么特点?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答: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南柯子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释】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无实意。
(1)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
(2)试分析“十里青山远,潮平带路沙”的写景角度。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日京中有怀
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注释】①作者曾跟随武则天在东都洛阳居住,并结识了许多文臣武将,成为知己和好友,第二年春天,他叉伴驾回到西都长安。游秦,此处指游长安。②风日:春光风物。道:说。本诗颔联写景传情,含蓄而精妙。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该联。
尾联构思新颖,将感怀之情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明代胡应麟在《诗薮》称它为七律结句之妙者。你对此如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