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指出从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随着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的主要情况。指出由此引发的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及其结果
(24分) 重庆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在近现代经历了几次发展的机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以下材料均摘自李家发《重庆历史与文化》)
材料一:1891年重庆最早的近代工业森昌泰、森昌正火柴厂建立。19世纪末,近代纺织业在重庆兴起并迅速发展,1900年重庆纺织厂约占全国织布厂总数的30%。1908年重庆的第一家蒸汽机械缫丝厂建立,辛亥革命后,发展迅速,剿丝厂和剿丝车占全省(四川省)剿丝业的35%和31%。1899年,举人文国恩筹办了重庆第一家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煤矿,到1911年,小煤矿已发展到近30家。
材料二:1937年9月至1940年6月,迁入重庆的民营企业达254家,占迁川厂矿的90%。国民政府的9家兵工厂也迁入重庆,加上原有的两家,约占兵工署直属兵工厂总数的三分之二。重庆建成为包括军工、钢铁、机械、化工、建材、纺织、造船等门类齐全的工业基地。
材料三:1997年重庆被设为直辖市,重庆迎来了发展的新春天。图为90年代末现代化重庆崛起的景象。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重庆近代工业兴起的特点及其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时期重庆工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90年代末重庆飞速发展的原因。
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料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夫治天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史论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材料三史观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派张骞建立与西域的联系后)汉朝丝绸的出口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亚、西亚运到罗马帝国,成了罗马元老院议员和其他贵族的夫人的珍贵服饰;罗马的铁制品、玻璃、金银由西向东,流入了汉朝。
材料二:就以澳门——果阿(印度城市)——里斯本的贸易而论,从澳门运往果阿的商品中生丝量最大。而从果阿运回澳门的商品以白银为大宗。这些白银是墨西哥和秘鲁出产的,当时的欧洲商人们说,葡萄牙人从里斯本运往果阿的白银几乎全部经澳门进入了中国。
——以上材料据樊树志《国史概要》整理
材料三:公元1793年(即乾隆五十八年),大英帝国向中国派出马嘎尔尼勋爵率领的庞大使团,名义是庆贺乾隆皇帝80寿辰,实际上是希望通过直接同中国皇帝谈判,要求开放通商口岸,扩大中英贸易,但乾隆帝断然拒绝了马嘎尔尼提出的全部要求。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西汉时期丝绸之路开通的条件及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东西方“丝—银贸易”形成的背景。简要分析白银在葡萄牙和中国间流动对两国产生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乾隆帝拒绝英国要求的原因,并分析这一决定对中国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英法两国代议制发展简要进程
1688年光荣革命,通过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
|
1_689年《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明确了议会至上原则 |
|
1701年《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 |
|
英国 |
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英王统而不治 |
1832年议会改革,以妥协方式扩大民主 |
|
1867和1884年英国两次议会改革,民主制日趋完善 |
|
法国 |
1789年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宣言》颁布 |
1791年宪法,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
|
1792年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
|
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制订拿破仑宪法 |
|
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颁布钦定宪法 |
|
1848年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
|
1852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
|
1870年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
|
1875年法国议会通过了宪法的全部条文,确立了共和制 |
——摘编自《欧洲近现代历史上宪政民主政制的生成、建构与演进》
材料二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的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二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独立宣言》已宣布:“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于是,美国人民在革命期间和革命之后,通过了旨在使这一宣言不仅在纸面上而且在生活中得到实现的种种法律。他们没收并分配了亲英分子的大地产,将公民权扩大,所有成年男子(但不包括妇女)都拥有了选举权。许多州政府通过了禁止输入奴隶的法律。已建的教会被废除,宗教信仰自由成为国家的法律。十三个州都正式通过了包括人权在内的宪法,这一宪法保证公民天赋的权利。
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地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于是,美国成为自由和机会的一个象征,作为一块新的、没有历史负担和枷锁的大陆而受人羡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二总统任期七年,连选连任。……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公布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参议院得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和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
——摘编自《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两国代议制民主在发展进程中体现的不同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材料二中关于美国革命的认识。
(3)根据材料三,分析1875年宪法对法国政治文明发展的影响。
(4)从政治文明的角度,指出17—20世纪初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
九十多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演变成了光耀千秋的“五四”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踏上振兴中华民族的奋斗征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北京大学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各种新出版物,为热血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扬葩吐艳,备极其致,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虽以顽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
——1920年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
材料二 “五四”以来,中国青年起了什么作用呢?起先锋队的作用……但是光靠它是不能打败敌人的, 因为它还不是主力军。主力军是谁呢?就是工农大众。中国的知识青年和学生们,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他们动员组织起来,没有工农这个主力军,单靠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军队,要达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是做不到的。
——1939年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材料三 是不是推翻否定礼教,本国历史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打破一切纪律,扩张个人自由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盲目崇拜外国,毫无抉择地介绍和接受外来文化,就是新文化运动!如果是那样,那我们所要的新文化,实在是太幼稚、太便宜,而且是太危险了。
——1941年蒋介石《哲学与教育对于青年的关系》
这些国耻(二十一条)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在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军阀官僚的政治,只有没落的一途。
——1943年蒋介石《中国之命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孙中山与毛泽东观点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三,简述蒋介石对五四运动时期历史的基本态度,结合当时形势分析其原因。你对蒋介石的态度有何看法?
(3)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五四时期的历史为何被后人反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