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就在人们为荒漠化忧心忡忡之时,“石漠化”的幽灵又肆无忌惮地袭来。“石漠化”,全称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面积裸露,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它严重阻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成为当地贫困和多发灾害的根源,也逐渐演变成继沙漠化和黄土地区水土流失之后的我国第三大生态问题。
材料二:有关坡度与土壤厚度的实测数据:

坡度
5-10°
10°-15°
15-20°
20-25°
25°-30°
30°-35°
>35°
土层厚度
(mm)
120
81
80
78
71
42
20
有机质层厚度(mm)
28
20
17
15
12
9
7

(1)根据以上资料可以推知,石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省区。
(2)由以上资料分析可知,坡度与土层厚度、有机质厚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土层厚度、有机质厚度又直接影响土壤的_________。
(3)易发生石漠化的地区,在兴建大型工程时应选择__________的地基,避免_________。
(4)分析造成该地区石漠化主要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图13、图14和表4,回答下列问题。


(1)据表4资料,说明甲国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指出其所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
(2)指出甲国北部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和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并说明其成因。

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古往今来,很多成功的经验,也留下了失败的教训。
材料一鄱阳湖见证了人类理念从传统的“征服自然”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巨大转变。历史上,江西由于山区毁林种粮,河导致道淤积,全流域通航里程锐减,鄱阳湖水面急剧萎缩,湖泊功能下降,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20世纪80年代江西省开始实施“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将河流上游丘陵山区列为治理重点,使江西省森林覆盖率增长了近1倍,鄱阳湖湖体面积恢复到5100平方千米。2009年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则将此项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材料二图12“江西省地形、水系图”

(1)简述丘陵山区的治理对流域生态环境的作用。
(2)根据表3中长江流域各类型农业生产状况和特点,说明其主要形成条件。

状况
特点
主要形成条件
农民收入来自:旅游业,水稻、花卉与蔬菜种植,水产养殖,加工业。
观光农业
特色农业

(请勿在此处答题)
农村劳动力主要从事农业产业化生产、种植和养殖业。
工厂化农业
设施农业
工业基础雄厚,为农业提供现代技术和机械设备
政府鼓励稻—蟹、稻—鱼生态生产模式,为保证城郊湿地面积,规定稻田最小比重。
生态农业
都市农业

(请勿在此处答题)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上海召开的世界博览会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材料一世博园的沙特阿拉伯馆为“月亮船”造型,被沙漠、绿洲、海洋相间环绕,在其地面和屋顶栽种着枣椰树。
材料二图10“沙特阿拉伯馆外观设计图”,图11“沙特阿拉伯地理位置图”。

(1)简述沙特阿拉伯馆设计所反映出的该国主要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暑期参观世博会的游客,应注意防范哪些旅游安全问题?

图9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中中等城市的分布特点;并写出长江对重庆形成和发展的作用。
资料一:重庆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重、化工业产值比重为70%。重庆力争在2010年将第三产业比重提高至50%、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提高至15%。同时优化提高第二产业,承接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初步形成以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材料工业、石油天然气化工、电子信息、能源和轻纺等为支柱的产业结构。
资料二:重庆能源消费结构

能源

天然气
电力
其他
比重(%)
77.9
12.8
4.6
4.7

(2)写出成都附近的农业地域类型,并简述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
(3)重庆是我国酸雨发生最早,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分析酸雨形成的原因。
(4)据当地地理条件,说出重庆为减轻酸雨污染在能源开发上可采取的有效措施
(5)重庆从区域可持续发展出发,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简述其承接产业转移所具备的优势条件。
(6)你若在夏季去四川西部山区自助旅游,说出此季节需防范的自然灾害和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7)指出上海宝山与本区域西部的钢铁工业区位条件的不同点。

(30分)E市位于内蒙古西南部,自然资源丰富,以羊(羊毛和羊绒制品)、煤(煤炭)、土(稀土)、气(天然气)著称。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一(5)题。
材料一 1990 2005年E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甲)。

图甲

图乙
(1)该市2005年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__,2005年变化幅度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_____。该市主要的自然带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6分)
(2)与1990年相比,2005年该市建设用地面积__________________。对此变化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3)影响该市“羊"产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2008年该市的支柱工业部门是_______________。(4分)
(4)该市规划了一个工业园区,拟引进图乙中的三类工业部门,从产业链构建的角度考虑,你认为应选择哪三类?为什么?(9分)
(5)据报道,该市在距老城区22 km的地方,建成了一个可以容纳100万人的豪华新城区,现入住人口不足3万,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简要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6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