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主要循环示意图,回答(1)~(3)题。
(1)使大气中的CO2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有
①燃烧化石燃料 ②火山爆发 ③绿色植物被大量破坏 ④太阳活动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大面积砍伐森林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有
①大气中CO2浓度下降 ②造成臭氧空洞 ③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 ④许多物种灭绝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目前地球上最主要的原始森林位于
①热带 ②亚热带 ③温带 ④亚寒带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中央气象台于2013年9月30日—10月3日,一只气流由蒙古南下,我国自北向南出现小到中雨的天气过程。据此,回答问题。下图为雨区移至南京到上海之间时所作的垂直剖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伴随降水,还可能会发生的天气变化是()
A.气温降低 | B.气压下降 |
C.风力减小 | D.出现霜冻 |
下图中甲、乙、丙分别为某月份三个不同大气活动中心,且乙活动中心达到一年中势力最强盛值。读图,回答问题。图中所示月份最可能是()
A.1月 | B.4月 |
C.7月 | D.10月 |
图示月份我国华北地区气候特征是()
A.高温少雨 | B.温和多雨 |
C.高温多雨 | D.寒冷干燥 |
图示月份图中①、②、③三处的主导风向分别是()
A.①西北风 ②东北风 ③东北风 | B.①东南风 ②西南风 ③东南风 |
C.①东南风 ②西南风 ③东北风 | D.①西北风 ②东北风 ③东南风 |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做甲、乙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甲底部放一层土,乙底部不放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甲箱比没有放土的乙箱足足高了3℃。读图,回答问题。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A.大气的温室效应 | B.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
C.气温的日变化 | D.大气的热力运动 |
甲箱温度比乙箱温度高的原因是()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 B.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
C.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
读某地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回答问题。按照六大板块的划分,M小板块属于()
A.亚欧板块 | B.印度洋板块 |
C.非洲板块 | D.太平洋板块 |
图中所示的边界属于()
A.陆地区域边界 | B.板块消亡边界 |
C.海洋区域边界 | D.板块生长边界 |
2014年3月26日,天文学家在冥王星更外侧的太阳系边缘发现一颗太阳系的新成员,这颗“冰冻星球”的发现暗示在那个寒冷的区域很有可能还隐藏着比冥王星更大的天体。据此,回答问题。下列关于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天体即宇宙中一切球状的固态物 |
B.材料中的“冰冻星球”为恒星 |
C.天体在宇宙中是静止不动的 |
D.天体有很多类型,太阳是恒星、地球是行星、月球是卫星 |
“冰冻星球”所在区域比较寒冷,这最可能是由于该区域()
A.距太阳比较遥远 | B.天体的体积过小 |
C.天体绕太阳公转的速度过快 | D.被冰雪覆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