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一14题。
陆陇其,字稼书,浙江平湖人。十四年,授江南嘉定知县。嘉定大县,赋多俗侈。陇其守约持俭,务以德化民。或父讼子,泣而逾之,子掖父归而善事焉;弟讼兄,察导讼者杖之,兄弟皆感悔。恶少以其徒为暴,校於衢,视其悔而释之。豪家仆夺负薪者妻,发吏捕治之,豪折节为善人。讼不以吏胥逮民,有宗族争者以族长,有乡里争者以里老;又或使两造相要俱至,谓之自追。
十五年,以军兴徵饷。陇其下令,户予一名刺劝谕之,不匝月,输至十万。会行间架税,陇其谓当止於市肆,令毋及村舍。江宁巡抚慕天颜请行州县繁简更调法,因言嘉定政繁多逋赋,陇其操守称绝一尘,才斡乃非肆应,宜调简县。疏下部议,坐才力不及降调。县民道为盗所杀而讼其仇,陇其获盗定谳。部议初报不言盗,坐讳盗夺官。
十七年,举博学鸿儒,未及试,丁父忧归。十八年,左都御史魏象枢应诏举清廉官,疏荐陇其洁己爱民,去官日,惟图书数卷及其妻织机一具,民爱之比於父母,命服阕以知县用。
二十二年,授直隶灵寿知县。灵寿土瘠民贫,役繁而俗薄。陇其请行乡约,察保甲,多为文告,反覆晓譬,务去斗很轻生之习。督民浚卫河,其始颇有怨言,谓开无水之河以病民;既而水潦大至,独灵寿有宣导,岁竟有秋。二十三年,直隶巡抚格尔古德以陇其与兖州知府张鹏翮同举清廉官。二十九年,诏九卿举学问优长.品行可用者,陇其复被荐,得旨行取。陇其在灵寿七年,去官日,民遮道号泣,如去嘉定时。授四川道监察御史。
三十年,师征噶尔丹,行捐纳事例。御史陈菁请罢捐免保举,而增捐应升先用。陇其疏言:“捐纳非上所欲行,若许捐免保举,则与正途无异。又言:“捐纳贤愚错杂,惟恃保举以防其弊。若并此而可捐纳,此辈有不捐纳者乎?词益激切。菁与九卿复持异议。户部以捐生观望,迟误军需,请夺陇其官,发奉天安置。上日:“陇其居官未久,不察事情,诚宜处分,但言官可贷。”会顺天府尹卫既齐巡畿辅,还奏民心皇皇,恐陇其远谪,遂得免。
寻命巡视北城。试俸满,部议调外,因假归。三十一年,卒。乾隆元年,特谥清献,加赠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为县崇实政,嘉定民颂陇其,迄清季未已。灵寿邻县阜平为置冢,民陆氏世守焉,自号陇其子孙。
《清史稿》卷二六五)
【注释】①捐纳事例:清政府向捐款人授以官位的做法。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言嘉定政繁多逋赋 逋:懈怠
B.不匝月,输至十万 输:缴纳
C.坐才力不及降调 坐:因为
D.迄清季未已 迄:直到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才干乃非肆应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役繁而俗薄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以军兴征饷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耶
D.若许捐免保举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1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陆陇其爱民的一组是
①去官日,惟图书数卷及其妻织机一具
②讼不以吏胥逮民
③陇其谓当止于市肆,令毋及村舍
④民遮道号泣,如去嘉定时
⑤多为文告,反复晓譬,务去斗狠轻生之习
⑥灵寿邻县阜平为置冢,民陆氏世守焉
A.①②④ B.③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⑤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陇其做嘉定县知县时反对铺张浪费,致力于以德教化百姓,因而受到百姓爱戴。
B.陆陇其爱民如子,在征房屋建筑税时只征收市中店铺的税,没有涉及乡村百姓,但后来吏部却以才干不足的理由将他降职调离。
C.陆陇其因才学优.品行高而调任京官,但他因极力反对向捐款人授以官位的做法而险些被处分。
D.陆陇其治县崇尚实政,在任时受到百姓的爱戴,死后受到皇帝的追封和百姓的纪念。
1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父讼子,泣而谕之,子掖父归而善事焉。
(2)督民浚卫河,其始颇有怨言,谓开无水之河以病民。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
明、陶沔居徂徠山,日沈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璡、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冢,禁樵采。访后裔,惟二孙女嫁为民妻,进止仍有风范,因泣曰:“先祖志在青山,顷葬东麓,非本意。”传正为改葬,立二碑焉。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传正嘉叹,复其夫徭役。
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对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击剑,为任侠任侠:抱不平,负气仗义 |
B.子,谪仙人也谪仙:隐居的仙人 |
C.益骜放不自修自修:约束自己的言行 |
D.有诏长流夜郎长流:长期流放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且以一壁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
B.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因拔刀斫前奏案 |
C.召入,而白己醉吾尝终日而思矣 |
D.传正嘉叹,免其夫徭役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白“骜放不自修”的一组是
A.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
B.醉,使高力士脱靴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
C.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 |
D.召人,而白已醉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出生时,母亲梦见了长庚星,长庚星又叫太白星,于是就取名叫李白。 |
B.李白喜欢纵横家的言论,喜欢击剑,还经常帮助别人,对财物看得很轻。 |
C.皇上在沉香事观景,心有所感,召李白来作歌词,然李白已醉,酒稍醒,提笔作词,辞藻绮丽,一气呵成。 |
D.安禄山反叛时,李白做了永王李璘的幕僚,李璘兵败,李白就被判流放夜郎,后遇大赦,回到寻阳。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
译文:
②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
译文:
③传正嘉叹,复其夫徭役
译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晁错者,颖川人也。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先所,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陗直刻深。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年九十余,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闲言事,辄听,完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丞相中屠嘉心弗便,力未有以伤。内史府居太上庙壖中,门东出,不便,错乃穿两门南出,凿庙壖垣。丞相嘉闻,大怒,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错闻之,即夜请闲,具为上言之。丞相奏事,因言错擅凿庙垣为门,请下延尉殊。上曰:“此非庙垣,乃壖中垣,不致于法。”丞相谢。罢朝。怒谓长史曰:“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丞相遂发病死。错以此愈贵。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卻。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猎,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盎素不好晁错,两人未尝同堂语。及错为御史大夫,使吏案袁盎受吴王财物,抵罪,诏赦以为庶人。吴楚反,闻,晁错谓丞史曰:“夫袁盎多受吴王金钱,专为藏匿,言不反。今果反,欲请治盎宜知计谋。”丞史未应,晁错犹与未决。人有告袁盎者,盎惧,以窦婴进说,上诛错。
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无治《尚书》者 治:研究 |
B.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 受:传受 |
C.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 别:离间 |
D.使吏案袁盎受吴王财物 案:拷问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还,因上便宜事相如因持璧却立 |
B.力未有以伤敛赀财以送其行 |
C.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 |
D.乃先请,为儿所卖若属皆且为所虏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晁错“擅权”和“欲报私仇”的一组是
A.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 及错为御史大夫,使吏案袁盎受吴王财物 |
B.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 即夜请闲,具为上言之 |
C.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 今果反,欲请治盎宜知计谋 |
D.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 |
抵罪,诏赦以为庶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晁错凭着文学见长当了大常掌故,孝文帝时晁错看天下没有治尚书的人,就自费到济南去学习《尚书》,学成后“得幸太子。” |
B.晁错多次上书,述说削弱诸侯之事,以及一些法令的更定,但是孝文帝就是不听,不过,却提拔他做了中大夫。 |
C.晁错与丞相申屠嘉不合,丞相借内史府另开大门之事奏请皇上把晁错交给廷尉治罪,晁错得知消息,当夜到皇上那说明原委,皇上没有因此治他的罪。 |
D.晁错削减诸侯土地,更定法令制度,引起了诸侯对他的攻击,他的父亲也因此而自杀身亡。吴楚七国造反,就是以“诛错”为借口的。 |
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太史公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史公认为晁错之死,是“变古乱常”。 |
B.晁错在诸侯造反时,急于报私仇,私仇未报,反以亡躯 |
C.晁错擅权,独断专行,终致吴楚七国造反。 |
D.对法令的多所变更,在太史公看来那是“变古乱常”。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译:
②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
译: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交。袁盎常引大体慷慨。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说盎曰:“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于是上笑,下赵同。上幸上林,皇后、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席坐。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乎?”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朝罢趋出,意得甚趋出:慢慢出来 |
B.上益庄,丞相益畏益畏:更加敬畏 |
C.及坐,郎署长布席布席:布织的席 |
D.袁盎引却慎夫人坐引却:引退撤走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陛下以丞相何如人皆以美于徐公 |
B.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
C.绛侯乃大与盎结交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D.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既来之,则安之 |
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礼之恭称代丞相绛侯 |
B.袁盎患之称代宦者赵同 |
C.且陛下幸之称代慎夫人 |
D.适所以祸之称代慎夫人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袁盎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①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 ②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
③唯袁盎明绛侯无罪④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
⑤袁盎引却慎夫人坐⑥妾主岂可同坐哉
A.①③⑥ | B.②③⑤ | C.②④⑥ | D.①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盎曾经是吕禄的舍人,孝文帝即位后,袁盎的哥哥袁哙当权,就任命弟弟袁盎做了中郎官。 |
B.袁盎认为丞相不是社稷臣,与文帝的看法相悖,理由是吕后时“诸吕用事”,而掌有兵权的绛侯“弗能正”,只能算是功臣。 |
C.袁盎因宦官赵同常说他坏话而忧虑,后来在侄子袁种的鼓动下,当面羞辱了赵同,使其不能与文帝同车而载。 |
D.袁盎一向敢于直言,以致因席间坐位而惹怒了慎夫人和文帝,后经他援引“人彘”例子的解释,“上乃说”,慎夫人还赏赐了他。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及降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
译:
②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
译: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题。
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秦昭王四十二年,以其次子安国君为太子。安国君有子二十余人,正夫人华阳夫人无子。安国君中男名子楚,为秦质于赵,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乃往见子楚,说曰:“吾能大子之门。”子楚笑曰:“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吕不韦曰:“子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子楚心知所谓,乃引与坐,深语。吕不韦曰:“秦王老矣,安国君得为太子。窃闻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能立嫡嗣者,独华阳夫人耳。今子兄弟二十余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即大王薨,安国君立为王,则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子楚曰:“然。为之奈何?”吕不韦曰:“子贫,客于此,非有以奉献于亲及结宾客也。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嫡嗣。”子楚乃顿首曰:“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为进用,结宾客。而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自奉而西游秦,求见华阳夫人姊,而皆以其物献华阳夫人。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常曰:“楚也以夫人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夫人大喜。……承太子闲,从容言子楚质于赵者绝贤,来往者皆称誉之。乃因涕泣曰:“妾幸得充后宫,不幸无子,愿得子楚立以为嫡嗣,以托妾身。”安国君许之,乃与夫人刻玉符,约以为嫡嗣。安国君及夫人因厚馈遗子楚,而请吕不韦傅之,子楚以此名誉益盛于诸侯。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秦质于赵质:做人质 |
B.吕不韦贾邯郸贾:做生意 |
C.吾能大子之门大:通“太” |
D.而请吕不韦傅之傅:辅佐,辅助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居处困,不得意 |
B.且自大君之门 |
C.即大王薨 |
D.从容言子楚质于赵者绝贤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乃往见子楚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
B.且自大君之门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
C.不甚见幸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D.请以千金为子西游公为我献之 |
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车乘进用不饶——车辆的使用不够富足。 |
B.乃引与坐,深语——就领(吕不韦)到内室与他坐谈,谈得很深入。 |
C.自奉而西游秦——亲自带着礼物到秦国去游说。 |
D.来往者皆称誉之——与他(子楚)交往的人都称赞他。 |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子楚能被“立嫡嗣”的一组是
①此奇货可居②安国君得为太子
③华阳夫人无子④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
⑤结诸侯宾客遍天下⑥妾幸得充后宫
A.①④⑥ | B.②④⑥ | C.②③④ | D.①⑤⑥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不韦在赵国的邯郸做生意,看到在此做人质的子楚生活困苦不得意,认为可以利用子楚来光大自己的门庭。 |
B.吕不韦与子楚一番深谈,使子楚诚服,并接受了吕不韦的资助,同意吕不韦入秦游说。 |
C.吕不韦人秦后,先求见华阳夫人的姐姐,又把所带珍奇玩物全部献给了华阳夫人,趁机称赞子楚是很有才能的人。 |
D.吕不韦的礼物和言辞打动了华阳夫人,华阳夫人在安国君面前称誉子楚,请求安国君把子楚立为“嫡嗣”,安国君马上刻了玉玺,立子楚为“嫡嗣”。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雨钱
滨州一秀才,读书斋中。有款门者,启视,则皤然一翁,形貌甚古。延之入,请问姓氏。翁自言:“养真,姓胡,实乃狐仙。慕君高雅,愿共晨夕。”秀才故旷达,亦不为怪。遂与评驳古今。翁殊博洽,镂花雕绩,粲于牙齿;时抽经义,则名理湛深,尤觉非意所及。秀才惊服,留之甚久。一日,密祈翁曰:“君爱我良厚,顾我贫若此,君但一举手,金钱宜可立致。何不小周给?”翁嘿然,似不以为可。少间,笑曰:“此大易事。但须得十数钱作母。”秀才如其请。翁乃与共入密室中,禹步作咒。俄项,钱有数十百万,从梁间锵锵而下,势如骤雨。转瞬没膝;拔足而立.又没踝。广丈之舍,约深三四尺以来。乃顾语秀才:“颇厌君意否?”曰:“足矣。”翁一挥,钱即画然而止,乃相与扃户出。秀才窃喜,自谓暴富。顷之,入室取用,则满室阿堵物,皆为乌有,惟母钱十余枚,寥寥尚在。秀才失望,盛气向翁,颇怼其诳。翁怒曰:“我本与君文字交,不谋与君作贼!便如秀才意,只合寻梁上君交好得,老夫不能承命!”遂拂衣去。
选自《聊斋志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才故旷达故:本来,一向 |
B.粲于牙齿粲:鲜明,闪烁 |
C.颇厌君意否厌:足够,满足 |
D.只合寻梁上君交好得得:能够,可以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粲于牙齿得复见将军于此 |
B.顾我贫若此顾念蓄此劣物终无所用 |
C.秀才如其请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 |
D.拔足而立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
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与所给现代语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慕君高雅格调高雅 |
B.秀才故旷达胸襟旷达 |
C.皆为乌有子虚乌有 |
D.盛气向翁盛气凌人 |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秀才贪图不义之财的一组是
①秀才惊服,留之甚久②何不小周给
③颇厌君意否④秀才窃喜,自谓暴富
⑤顷之,入室取用⑥秀才失望,盛气向翁
A.①③⑤ | B.②③④ |
C.①④⑥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才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与老翁“评驳古今”,能谈得来,但他贪图不义之财,只想一夜暴富,令人鄙夷。 |
B.老翁本是“慕君高雅”,才“款门”结识秀才的,没想到秀才竟是一个徒有虚名的伪君子。 |
C.秀才“祈翁”“周给”他金钱,老翁马上同意,但要秀才给“十数钱作母”,老翁“作咒”后,就有“数十百万”钱而来。 |
D.老翁先满足了秀才的贪欲,然后又把秀才奚落了一顿,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对秀才进行了辛辣的嘲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