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左应为“车”,原字已废除)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须臾:片刻 |
| 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足:脚步快 |
|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生活 |
| D.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雕刻 |
下列“之”字的用法,选出全是代词的一项( )
①青,取之于蓝 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③何厌之有?
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⑤冰,水为之 ⑥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 A.②③ | B.①⑤ | C.③④ | D.④⑥ |
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3、4两段文字中,作者用了一连串比喻,具体生动地论证了学习的重大意义。 |
| B.“不积跬步”“不积小流”的比喻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难以实现远大目标。 |
| C.用“骐骥”“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成功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 |
| D.用“蚓”的“用心一”和“蟹”的“用心躁”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有效地学习还要靠专心致志。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下列句子中所有“其”字的意义和用法
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2.其不皆是,因不用之,是不世之巧无由出也《马钧传》
3.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4.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
5.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6.汝其勿悲!《与妻书》
7.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8.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解释下列加点实词的含义
1.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2.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3.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4.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5.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6.山重水复疑无路
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8.誓天不相负
9.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10.盖追先帝之殊遇
写出下列句子中“于”字和“焉”字的意义和用法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2.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
3.海运则将徙于南冥《逍遥游》
4.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
5.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
6.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7.则将焉用彼相矣《季氏将伐颛臾》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解释下列加点实词的含义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2.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4.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5.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6.安步以当车
7.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8.何可胜道也哉
9.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10.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写出下列各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学而时习之
2.裴子闻而哂之
3.某所,而母立于兹
4.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
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6.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7.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8.缦立远视,而望幸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