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两个伟大人物进行了两次重大的制度创新,即列宁在苏俄采取新经济政策,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二者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
A.都是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 |
B.都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 |
C.都符合本国当时的实际需要 |
D.都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流行音乐的一个分支是“反对税收当局的歌曲”。1966 年奇想乐队The Kinks有首歌是这么唱的: “收税员夺走了我所有的钱,剩下我留在这座豪宅里,懒洋洋地享受着阳光午后,那时生活更多的是阳光午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A.二战后社会福利政策的发展 | B.英国政府干预经济导致财政困难 |
C.英国民众内心的迷茫与孤独 | D.“新经济”推动了英国高速发展 |
“如果我们没有在库茨涅茨克、扎巴洛克等地建立钢铁联合体,如果我们没有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斯大林格勒、哈尔科夫、车里雅宾斯克等地建拖拉机厂,我们就不可能将这些厂直接建成坦克制造厂”。材料说明
A.煤钢共同体的建立冲破了美国的控制 |
B.“加速发展战略”提升了国家军事实力 |
C.苏联的工业化为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基础 |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证了俄国卫国战争的胜利 |
19世纪的英国工厂规定:“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不能少于十二小时”,“职工在机器运转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在厂里的工人一经发现和别人谈话、吹口哨、唱歌或缝补衣服者,罚款六便士”对以上规定理解正确的是
A.工人权利缺乏保障,劳资关系紧张 | B.劳动力缺乏,使用童工现象普遍 |
C.工人散漫懒惰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 D.蒸汽动力导致工人劳动强度增大 |
“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 “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了二月革命后
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 B.人民迫切需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
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 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了人民不满 |
《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材料反映出德国的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皇帝无权中止法律的执行 | B.皇帝兼任联邦议会的主席 |
C.德国立法权控制行政权 | D.德国的皇帝凌驾于议会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