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①
(清)査慎行
黄花古渡接芦溪,行过萍乡路渐低。 吠犬鸣鸡村远近,乳鹅新鸭岸东西。
丝缫②细雨沾衣润,刀剪良苗出水齐。犹与湖南风土近,春深无处不耕犁。
【注释】①“湘东驿”,即是湖南东部的黄花渡。“芦溪”,清朝时的一个镇子,位于江西萍乡东部。②缫,煮茧抽丝。丝缫,即蚕丝。本诗颔联的写景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全诗写出了芦溪什么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折桂令·问秦淮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分别完成第16-19题。
(一)
送魏二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16.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2分)
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半死桐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晞:蒸发干“原上草,露初晞”一句描写了什么景象?有什么作用?
结合整首词,简要分析词人主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从军行
陈羽
海边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联系全诗,说说一、二两句环境描写的作用。(4分)
第四句中“直上”两字用得好,好在哪里?(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