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 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 倚杖侯荆扉。
雉雏①麦苗秀, 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 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 怅然吟《式微》②。
【注】①雉雉(gòu):野鸡呜叫。
②《式微》是《诗经》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这首诗首联中的“归”字是关键字,全诗围绕“归”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举例分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题。(2012年上海卷)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释: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
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
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
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古风(其十)
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如何理解诗中“鸟”这一意象?
谈谈你对诗歌最后两句的理解,并分析其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虞美人·寄公度
舒 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这首词的上阕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这首词中“涵”、“贴”、“寒”、“满”等字用得很好,请选择其中两个联系全诗分析其运用特点或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眼儿媚
无名氏
萧萧江上荻花秋,做弄许多愁。半竿落日,两行新雁,一叶扁舟。
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休。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眉头。这首词的上下两片都围绕一个“愁”字抒写情绪,但在写法上有所不同,请写出其中的两点不同。
这首词里的数量词和时间名词的运用很有特色,请结合词句分别进行简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