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观察中国》一书中写道:“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文中的历史事件()
A.严重践踏了中国的民主和法制 |
B.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 |
C.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 |
D.体现了启蒙思想的自由平等 |
“我们现在是在敌人新的围攻的前面,中央红军现在是在云贵川地区,这里没有现存的苏区,而需要我们重新去创造,……当前的中心问题是怎样战胜川滇黔蒋这些敌人的军队。为了战胜这些敌人,红军的行动必须有高度的机动性。”这一决定的提出()
A.策应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 |
B.促使中央红军开始伟大的战略转移 |
C.有利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 |
D.体现了红军长征途中军事路线的重大转折 |
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左”倾思想表现为急于求成,主观地夸大革命力量,轻视敌人力量和客观困难,在革命和建设中采取盲动的冒险的行动或者采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政策。下列行为属于“左”倾错误表现的是()
A.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
B.坚持国民革命路线 |
C.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 |
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
吴晓波在《跌荡100年》中认为,“在1919年的5月、6月间,如果没有商业团体及工人的支持,‘五四运动’仅仅是一场激动人心的学生抗议而已。在青春激荡的天安门广场的背后,以工人和企业家为主体的商业力量就是那些起着重要的作用,却不被人注意到的‘广场背后’的人。”材料最能说明五四运动
A.工人和企业家跃升为新兴政治力量 () |
B.得到先进知识分子领导 |
C.是一场广泛的群众性的爱国运动 |
D.促使国人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