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欤?”孟子曰:“乃若其情①,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②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信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孟子·告子上》)
[注]①情,、②才:质性、人的本性。
(1)下列句子全都反映孟子“性本善”思想的一组是 ( )(3分)
①性无善无不善也 ②陛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 ③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
④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⑤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A.②③⑤ | B.②④⑤ | C.③④⑤ | D.①③④ |
(2)有人表现的不是人性善良的一面,而是人性丑恶的一面,对于这一现象,孟子是怎样来解释的?(3分)
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市隐斋记
元好问
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余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多为之赋传,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予曰:“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①,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能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②者多矣,况朝市乎?今夫乾没氏③之属,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垅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之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
曰:“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夫廉与高,固古人之所以隐也,子何疑焉?”
予曰:“予得之矣,予为之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贾,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曰:‘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价?’乃叹曰:‘我本逃名,乃今为儿女子所知。’弃药径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士大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归试以言问之。”
贞祐丙子年十二月河东元某记。
〔注:①初机之士:指最初有智巧变诈之心的人。②欺松桂而诱云壑:南齐人周顒隐居钟山(今江苏江宁北),后应诏为海盐令,时人孔稚圭作《北山移文》,借山灵之口,指斥他假充隐士,称他“诱我松桂,欺我云壑”。诱,引诱,欺骗。③乾没氏:侥幸取利的人。〕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舍于娄公所舍:留宿 |
B.非特深山之中特:只是 |
C.药不二贾贾:通“假” |
D.信道未笃笃:诚挚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以朝市为大隐耳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B.子何疑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C.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
D.我本逃名,乃今为儿女子所知重为乡党所笑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为市隐斋记,却不对斋的本身作记述描画,而是从题外作淋漓发挥,以对话的形式,深刻地揭露了那些名为隐士而实为热中于利禄之徒的丑恶面目。 |
B.文中称隐于朝市者为大隐,是因为身处于名利场中,而能心控自如,神志专一,不为外物的诱惑而致迷乱。 |
C.文章以今之“乾没氏”钻营牟利的卑劣行径反衬古代隐士的高尚行为,表达了作者厌恶世俗,崇尚归隐的思想。 |
D.文章末尾,借韩伯休的故事,对娄公求文以显名的所谓隐士行径予以巧妙的讽刺和委婉的劝戒。 |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鬻 书 以 为 食 取 足 而 已 不 害 其 为 廉 以 诗 酒 游 诸 公 间 取 和 而 已 不 害 其 为 高。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往来大夫多为之赋传,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2)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练精兵,强逾十万。单于临阵,亲自合围。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马之势,又甚悬绝。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死伤积野。余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而贼臣教之,遂便复战。故陵不免耳。
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况当陵者,岂易为力哉?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陵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沫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雠,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切慕此耳。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予尚如此,陵复何望哉?
嗟乎!子卿!夫复何言!相去万里,人绝路殊。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长与足下生死辞矣!幸谢故人,勉事圣君。足下胤子无恙,勿以为念,努力自爱!时因北风,复惠德音!李陵顿首。
(节选自《李陵答苏武书》有删改)
【注】李陵,字少卿,西汉陇西成纪人,名将李广之孙。天汉二年,率步卒五千,深入匈奴,以少击众,力尽而降。武帝族灭其家。李陵遂留匈奴,元平元年病死。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幸谢故人,勉事圣君谢:辞别 |
B.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引:率领,引申为撤退 |
C.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勤:劳苦 |
D.而皆扶病,不任干戈任:堪,胜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徐公何能及君也余不满百, |
B.而皆扶病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C.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D.举国兴师孔子师郯子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武壮年时以一个轻车简从的使节身份,出使到拥有兵车万乘的匈奴,头发白了才回到汉地,母亲已经死了,妻子也改嫁了。 |
B.李陵认为白白死掉不如建立节操,毁灭声名不如用行动报答恩德。他仰慕范蠡、曹沫的志向。不得已投降,是准备有所作为的。 |
C.李陵率领伤病疲惫的士卒,与超过汉军十万人的匈奴军队作战,终因寡不敌众,再加上叛将出卖,打了败仗,做了俘虏。 |
D.汉朝对没有死节的李陵给予严厉的处罚,而对守节不移的苏武仅给予很少的奖赏,李陵认为这很难让在远方听命的臣子倾力为国效命。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
②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
③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
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
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 (选自《孝经·圣治章第九》)文中周公名 ▲ 。周文王被拘,因而写出了《 ▲ 》。
文中认为做到守孝道,最重要的做法是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答吴充秀才书
欧阳修
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然犹自患伥伥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
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先辈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也。然而惠然见临,若有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
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
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若子云、仲淹,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也,道不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幸甚!幸甚!修白。(有删减)对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发而读之发:启封,打开 |
B.及少定而视焉少:稍微 |
C.然而惠然见临见:看见 |
D.难工而可喜工:精巧 |
全都表现了欧阳修关于“为文之道”深刻观点的一组是(3分)
①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②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③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④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道未足也⑤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⑥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
A.①⑤⑥ | B.②③⑤ | C.②④⑥ | D.①④⑤ |
对这篇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主要阐述了道与文的关系,二者之间,道应为先,主张文章应该追求道。 |
B.欧阳修赞扬吴充的文章“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可见他并不反对文采。 |
C.欧阳修认为,学写文章应先学道,道理充足,文章也就自然有了文采。 |
D.欧阳修主张要在实践中“充道”,反对作家脱离实际,在书斋里空谈作文。 |
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10分)
(1)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3分)
(2)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3分)
(3)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4分)
文言文阅读
刘敬者,齐人也。汉五年,戍陇西,过洛阳,高帝在焉。娄敬脱挽辂①,衣其羊裘,见齐人虞将军曰:“臣愿见上言便事。”虞将军欲与之鲜衣,娄敬曰: “臣衣帛,衣帛见;衣褐,衣褐见:终不敢易衣。”於是虞将军入言上。上召入见,赐食。
已而问娄敬,娄敬说曰:“陛下都洛阳,岂欲与周室比隆哉?”上曰:“然。” 娄敬曰:“陛下取天下与周室异。周之先自后稷,尧封之邰,积德累善十有余世。今陛下起丰沛,收卒三千人,以之径往而卷蜀汉,定三秦,与项羽战荥阳,争成皋之口,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胜数,哭泣之声未绝,伤痍者未起,而欲比隆於成、康之时②,臣窃以为不侔也。且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也。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夫与人斗,不握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入关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握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
高帝问群臣,群臣皆山东人,争言周王数百年,秦二世即亡,不如都周。上疑未能决。及留侯明言入关便,即日车驾西都关中。
於是上曰:“本言都秦地者娄敬,‘娄’者乃‘刘’也。”赐姓刘氏,拜为郎中,号为奉春君。
太史公曰:语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信哉!夫高祖起微细,定海内,谋计用兵,可谓尽之矣。然而刘敬脱挽辂一说,建万世之安,智岂可专邪!叔孙通希世度务,制礼进退,与时变化,卒为汉家儒宗。“大直若诎,道固委蛇”,盖谓是乎?
(节选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注】①挽辂:绑在车辕上供人拉车使用的横木。②成、康之时:西周成王、康王的鼎盛时期。对下面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窃以为不侔也侔:等同 |
B.卒然有急卒:突然 |
C.案奏之故也案:按照 |
D.信哉,夫高祖微细信:确实 |
以下各组句子中,虞高帝定都关中有直接关系的一组是()
①积德累善十有余世 ②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 ③夫秦地被山带河 ④此亦握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 ⑤留侯明言入关便 ⑥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
A.①②⑥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①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香是()
A.虞将军要求娄敬换上好衣服,娄敬却坚持穿着粗布短衣去拜见,这体现了他立身行事保持本色的一面。 |
B.刘敬本姓娄,因去陕西戍守路过洛阳,便主动劝说高祖建都关中,高祖最终采纳了他的意见,并赐姓刘,拜为郎中。 |
C.这是一篇相当精彩的传记作品,人物性格鲜明、突出,对刘敬的语言描写集中反映他的远见卓识。 |
D.最后一段作者评价说高帝虽然出身低微,但很有雄才多大略和政治远见,所以才能够平定四海,成就一番帝王的伟业。 |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
(2)群臣皆山东人,争言周王数百年,秦二世即亡,不如都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