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答吴充秀才书
欧阳修
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然犹自患伥伥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
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先辈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也。然而惠然见临,若有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
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
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若子云、仲淹,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也,道不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幸甚!幸甚!修白。(有删减)
对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读之发:启封,打开
B.及定而视焉少:稍微
C.然而惠然临见:看见
D.难而可喜工:精巧

全都表现了欧阳修关于“为文之道”深刻观点的一组是(3分)
①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 ②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 ③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 ④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道未足也 ⑤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⑥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

A.①⑤⑥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⑤

对这篇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主要阐述了道与文的关系,二者之间,道应为先,主张文章应该追求道。
B.欧阳修赞扬吴充的文章“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可见他并不反对文采。
C.欧阳修认为,学写文章应先学道,道理充足,文章也就自然有了文采。
D.欧阳修主张要在实践中“充道”,反对作家脱离实际,在书斋里空谈作文。

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10分)
(1)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3分)
(2)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3分)
(3)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4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陆琼,字伯玉,吴郡吴人也。父云公,梁给事黄门侍郎,掌著作。
琼幼聪惠有思理,六岁为五言诗,颇有词采。大同末,云公受梁武帝诏校定《棋品》,朱异、刘溉以下并集。琼时年八岁,于客前覆局①,由是京师号曰“神童”。异言之武帝,有敕召见,琼风神②警亮,进退详审,帝甚异之。十一,丁父忧,毁瘠有至性,从祖襄叹曰:“此儿必荷门基,所谓一不为少。”及侯景作逆,携母避地于县之西乡,勤苦读书,昼夜无怠,遂博学,善属文。
永定中,州举秀才。天嘉元年,为宁远始兴王府法曹行参军。寻以本官兼尚书外兵郎,满岁为真。琼素有令名,深为世祖所赏。及讨周迪、陈宝应等,都官符③及诸大手笔,并敕付琼。迁新安王文学,掌东宫管记。及高宗为司徒,妙简僚佐,吏部尚书徐陵荐琼于高宗曰:“新安王文学陆琼,见识优敏,文史足用,进居郎署,岁月过淹,左西掾缺,允膺兹选。”乃除司徒左西掾。
太建元年,除太子庶子,兼通事舍人。转中书侍郎、太子家令。长沙王为江州刺史,不循法度,高宗以王年少,授琼长史,行江州府国事,带寻阳太守。琼以母老,不欲远出,太子亦固请留之,遂不行。累迁给事黄门侍郎,领羽林监。转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又领大著作,撰国史。
后主即位。直中书省,掌诏诰。初,琼父云公奉梁武帝敕撰《嘉瑞记》,琼述其旨而续焉,自永定讫于至德,勒成一家之言。迁吏部尚书,著作如故。
琼性谦俭,不自封植,虽位望日隆,而执志愈下。园池室宇,无所改作,车马衣服,不尚鲜华,四时禄俸,皆散之宗族,家无馀财。暮年深怀知足,思避权要,恒谢病不视事。俄丁母忧,去职。初,琼之侍东宫也,母随在官舍,后主赏赐优厚。及丧柩还乡,诏加赙赠,并遣谒者黄长贵持册奠祭,后主又自制志铭,朝野荣之。琼哀慕过毁,以至德四年卒,时年五十,诏赠领军将军,官给丧事。有集二十卷行于世。 (选自《陈书 卷三十》)
【注】①覆局,《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观人围棋,局坏,(王)粲为覆之。”覆,同“复”,覆局,指记忆力极强。 ②风神,指神态。③都官符,指诏书。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儿必门基荷:承担
B.善文 属:写作
C.不鲜华 尚:超过,过分
D自永定于至德 讫:至,到.
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陆琼“见识优敏,文史足用”的一组是(   )
①丁父忧,毁瘠有至性 ②琼素有令名,深为世祖所赏
③都官符及诸大手笔,并敕付琼 ④又领大著作,撰国史
⑤勒成一家之言 ⑥虽位望日隆,而执志愈下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琼的父亲陆云公接受梁武帝的诏令校定《棋品》,朱异、刘溉以下人员同时集中在一起,陆琼这时八岁,能在客人面前覆盘。
B.天嘉元年,陆琼担任宁远始兴王府法曹行参军。不久以法曹行参军的身份兼任尚书外兵郎,任职期满由代理转为正职。
C.陆琼生性谦虚俭朴,从不为自己聚敛财货。四时的俸禄,都散发给宗族人员,自己家中没有剩余财产。
D.长沙王做江州刺史时,不遵循法度,高宗因为长沙王年少,派陆琼去做长史。陆琼前去担任了江州府国事,兼任寻阳太守。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琼素有令名,深为世祖所赏。
(2)暮年深怀知足,思避权要,恒谢病不视事。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主父偃者,齐临淄人也。游齐诸生间,莫能厚遇也。齐诸儒生相与排摈,不容于齐。家贫,假贷无所得,乃北游燕、赵、中山,皆莫能厚遇,为客甚困。孝武元光元年中,以为诸侯莫足游者,乃西入关见卫将军。卫将军数言上,上不召。资用乏,留久,诸公宾客多厌之,乃上书阙下。朝奏,暮召入见;拜为郎中。偃数见,上疏言事。诏拜偃为谒者,迁为中大夫。一岁中四迁偃。
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尊立卫皇后,及发燕王定国阴事,盖偃有功焉。大臣皆畏其口,赂遗累千金。人或说偃曰:“太横矣。”主父曰:“臣结发游学四十余年,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我厄日久矣。且丈夫生不五鼎食①,死即五鼎烹②耳。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
元朔二年,上拜主父为齐相。至齐,遍召昆弟宾客,散五百金予之,数之曰:“始吾贫时,昆弟不我衣食,宾客不我内门;今吾相齐,诸君迎我或千里。吾与诸君绝矣,毋复入偃之门!”乃使人以王与姊奸事动王,王以为终不得脱罪,乃自杀。
主父始为布衣时,尝游燕、赵,及其贵,发燕事。赵王恐其为国患,欲上书言其阴事,为偃居中,不敢发。及为齐相,出关,即使人上书,告言主父偃受诸侯金,以故诸侯子弟多以得封者。及齐王自杀,上闻大怒,以为主父劫其王令自杀,乃遂族主父偃。
(选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有删改)
注:①五鼎食:牛、羊、豕、鱼、麋也。诸侯五,卿大夫三。②五鼎烹:被镬(一种大锅)烹煮的刑罚。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贫,贷无所得假:借。
B.古者诸侯不百里过:经过。
C.身不得遂,不以为子亲:父母。
D.我日久矣厄:穷困。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诸公宾客多厌/强弱形易制
B.今法割削之 /亲不为子
C.西入关见卫将军 / 王以为终不得脱罪,自杀
D.急则阻其强合从以逆京师 /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武帝“族偃”原因的一组是()
①及发燕王定国阴事
②吾与诸君绝矣,毋复入偃之门
③乃使人以王与姊奸事动王,王以为终不得脱罪,乃自杀
④告言主父偃受诸侯金,以故诸侯子弟多以得封者
⑤上闻大怒,以为主父劫其王令自杀

A.①②⑤ B.①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父偃早年并不得志,在通过卫青向皇上推荐但“上不召”的情况下,上书汉武帝,才
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和任用。
B.主父偃向武帝进献了“推恩术”,表面上推恩皇族子孙,实际上是将诸侯国化整为零,
削弱封国实力,武帝采纳了这一建议。
C.主父偃揭发燕王犯罪的事情后,大臣们都畏惧主父偃的口,贿赂和赠送给他的钱,累计
有千金之多。
D.主父偃当了大官后,就揭发了燕王和赵王犯罪的事情。这是他对自己未显达时所受侮辱的报复。

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余 虽 骨 肉 无 尺 寸 地 封 则 仁 孝 之 道 不 宣 愿 陛 下 令 诸 侯 得 推 恩分 子 弟 以 地 侯 之 彼 人 人 喜 得 所 愿 上 以 德 施 实 分 其 国 不 削 而 稍弱 矣 于 是 上 从 其 计。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齐诸儒生相与排摈,不容于齐。
②始吾贫时,昆弟不我衣食,宾客不我内门。

(9分,每小题3分)
宋均字叔庠,南阳安众人也。以父任为郎,时年十五,好经书,每休沐日,辄受业博士,通《诗》《礼》,善论难。至二十余,调补辰阳长。其俗少学者而信巫鬼,均为立学校,禁绝淫祀,人皆安之。
迁上蔡令。时禁人丧葬不得侈长。均曰:“夫送终逾制,失之轻者。今有不义之民,尚未循化,而遽罚过礼,非政之先。”竟不肯施行。
迁九江太守。郡多虎暴,数为民患,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均曰:“夫虎豹在山,鼋鼍在水,各有所托。且江淮之有猛兽,犹北土之有鸡豚也。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其务退奸贪,思进忠善,可一去槛阱,除削课制。”其后传言虎相与东游渡江。中元元年,多蝗,其飞至九江界者,辄东西散去,由是名称远近。浚遒县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众巫遂取百姓男女,岁岁改易,既而不敢嫁娶,前后守令莫敢禁。均乃下书曰:“自今以后,为山娶者皆娶巫家,勿扰良民。”于是遂绝。
永平元年,迁东海相,在郡五年,坐法免官。而东海吏民思均恩化,为之作歌,诣阙乞还者数千人。显宗以其能,七年,征拜尚书令。每有驳议,多合上旨。均尝删剪疑事,帝以为有奸,大怒。诸尚书惶恐,皆叩头谢罪。均顾厉色曰:“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校尉。数月,出为河内太守,政化大行。
均尝寝病,百姓耆老为祷请,旦夕问起居,其为民爱若此。以疾上书乞免,帝使中黄门慰问,因留养疾。司徒缺,帝以均才任宰相,均流涕而辞。
均性宽和,不喜文法,常以为苛察之人,身或廉法,而巧黠刻削,毒加百姓,灾害流亡所由而作。及在尚书,恒欲叩头争之,以时方严切,故遂不敢陈。帝后闻其言而追悲之。建初元年,卒于家。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送终逾制,之轻者失:过错
B.常设槛阱而犹多伤害募:招募
C.有唐、后二山,民共之祠:祭祀
D.帝善其不,迁均司隶校尉挠:阻碍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均恩德感动民众的一组是()
①禁人丧葬不得侈长②诣阙乞还者数千人③百姓耆老为祷请
④其为民爱若此⑤使中黄门慰问⑥后闻其言而追悲之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均早年任郎官司时好读经书,常用休息日从师学习,精通《诗》《礼》二经,长于论辩。任上蔡令时执政平稳,不做偏激之事,体现了他宽厚的风格。
B.宋均任九江太守时,认为虎豹鼋鼍所以为害,在于未能善待它们,应屏除贪欲,撤除槛阱;对于共祠唐、后二山的习俗,主要不应当因此这肆扰百姓。
C.宋均在尚书令任上正直敢言,任地方官员又有政绩,因而深受皇帝赏识。他因病请求辞职时,皇帝给他优厚待遇,不仅派人问候,同时仍想委以重任。
D.宋均认为烦苛的人,可能廉洁守法,而那些狡诈刻毒的人,却会带来灾祸;早年任尚书令时即想以此向上陈告,只是限于当时形势,因而未敢上奏。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
(2)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严助,会稽吴人,严夫子子也,或言族家子也。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主父偃、徐乐、严安、东方朔、枚皋、胶仓、终军、严葱奇等,并在左右。是时,征伐四夷,开置边郡,军旅数发,内改制度,朝廷多事,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中外相应以义理之文,大臣数诎。其尤亲幸者,东方朔、枚皋、严助、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相如常称疾避事。朔、皋不根持论①,上颇俳优②畜之。唯助与寿王见任用,而助最先进
建元三年,闽越举兵围东瓯,东瓯告急于汉。时,武帝年未二十,以问太尉田蚡。蚡以为越人相攻击,其常事,又数反复,不足烦中国往救也,自秦时弃不属。于是助诘蚡曰:“患力不能救,德不能覆,诚能,何故弃之?且秦举咸阳而弃之,何但越也!今小国以穷困来告急,天子不振,尚安所诉,又何以子万国乎?”上曰:“太尉不足与计。吾新即位,不欲出虎符发兵郡国。”乃遣助以节发兵会稽。会稽守欲距法,不为发。助乃斩一司马,谕意指,遂发兵浮海救东瓯。未至,闽越引兵罢。
助侍燕从容,上问助居乡里时,助对曰:“家贫,为友婿富人所辱。”上问所欲,对愿为会稽太守。于是拜为会稽太守。数年,不闻问。赐书曰:“制诏会稽太守:君厌承明之庐,劳侍从之事,怀故土,出为郡吏。会稽东接于海,南近诸越,北枕大江。间者,阔焉久不闻问,具以《春秋》对,毋以苏秦从横。”助恐,上书谢称:“《春秋》天王出居于郑,不能事母,故绝之。臣事君,犹子事父母也,臣助当伏诛。陛下不忍加诛,愿奉三年计最③。”诏许,因留侍中。有奇异,辄使为文,及作赋颂数十篇。
(选自《汉书•严助传》,有删节)
【注】①不根持论:不能坚持根本原则。②俳(pái)优:演滑稽戏的艺人。③计最:地方政府上报朝廷的官员考核。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大臣数诎:驳倒,屈服
B.于是助蚡曰诘:责问,反问
C.自秦时弃不属:隶属
D.焉久不闻问阔:阔气,富裕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严助“贤良”的一组是 ( )
①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
②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
③征伐四夷,开置边郡
④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中外相应以义理之文,大臣数诎
⑤会稽守欲距法,不为发
⑥有奇异,辄使为文,及作赋颂数十篇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严助在人才选拔中因善于对策而受到皇上的信任和重用,在当时,严助是特别被皇上看重的贤良人士之一。
B.东方朔、枚皋因不能坚持根本原则,皇上有点把他们当作俳优看待。这正与严助的被重用形成鲜明对照。
C.在救援东瓯问题上,严助与太尉发生了分歧。皇上派严助调来会稽之兵,闽越之兵猝不及防纷纷撤退。
D.严助向武帝申请回乡做了会稽太守,因几年没有他的消息,武帝有所责备。严助惶恐谢罪,得到武帝宽饶,且被留在武帝身边。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唯助与寿王见任用,而助最先进。(4分)
(2)今小国以穷困来告急,天子不振,尚安所诉,又何以子万国乎?(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乌有先生者,中山布衣也。年且七十,艺桑麻五谷以为生,不欲与俗人齿,毁誉不存乎心,人以达士目之。海阳亡是公,高士也,年七十有三矣,惟读书是务。朝廷数授以官不拜曰边鄙野人不足充小吏公素善先生而相违期年未之见已因亲赴中山访焉
二叟相见大说。先生曰:“公自遐方来,仆无以为敬,然敝庐颇畜薄酿,每朔望辄自酌,今者故人来,盖共饮诸?”于是相与酣饮,夜阑而兴未尽也。翼日,先生复要公饮,把酒论古今治乱事,意快甚,不觉以酩酊醉矣。薄莫,先生酒解,而公犹僵卧,气息然,呼之不醒,大惊,邻医脉之。医曰:“殆矣!微司命,孰能生之?愚无所用其技矣。”先生靡计不施,迄无效,益恐,与老妻计曰:“故人过我而死焉,无乃不可乎!雅闻百里外山中有子虚长者,世操医术,人咸以今之仓、鹊称之。诚能速之来,则庶几白骨可肉矣。惟路险,家无可遣者,奈之何!”老妻曰:“虽然,终当有以活之。妾谓坐视故人死,是倍义尔,窍为君不取也。夫败义以负友,君子之所耻。孰若冒死以救之?”先生然之,曰:“卿言甚副吾意,苟能活之,何爱此身?脱有祸,固当不辞也。”遂属老妻护公,而躬自策驴夜驰之山中……
进,山益深,失路。先生缘鸟道,披荆棘,援藤葛,履流石,涉溪涧;越绝壁,登之弥高,行之弥远,力竭而未克上。忽见虎迹,大如升,少顷闻巨啸,四山响震,林泉战栗。声裁止,而饿虎见于林莽间,眈眈相向。先生自为必死,叹曰:“不意今乃捐躯此兽之口!” ……
及反,亡是公犹未醒。长者诊之,曰:“是非疾也,困于酒耳。酒出中山,一醉千日。若习饮之,故无异;此翁,他乡客,安能胜此杯杓也?”取针刺血数处,又然艾灸之。须臾,公觉,谢曰:“蒙长者生我,再造之功也,恶能报?”长者曰:“公本无疾,老朽何功之有?”先生以金帛奉长者,辞不受,曰:“吾家世业医,止济世活人耳,何以金帛为?余岂好货贾哉?”遗药数剂,不索直而去。亡是公复留兼旬而后别,惟不敢纵饮矣。
(张孝纯《乌有先生历险记》节选)
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桑麻五谷以为生艺:种植。
B.有祸,固当不辞也脱: 如果
C.微司命,孰能之?生:使……活下去。
D.须臾,公,谢曰觉:觉察。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惟读书务问今何世
B.止济世活人耳,何以金帛?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
C.不意今捐躯此兽之口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D.先生金帛奉长者。今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

下列对节选文字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写乌有先生是中山一个普通百姓,不愿为官;亡是公向来与先生友善,分别一年了,乌有先生就跑去拜访亡是公。
B.第二段写两个老头相见后非常高兴,亡是公喝得酩酊大醉呼之不醒;乌有先生无计不施,最后和妻子合计,要亲自去请子虚长着来救治。
C.第三段写子虚长者乌有先生行进途中遇虎便以为自己将落入虎口的情形。
D.第四段写子虚长者来到病人跟前,救治亡是公十分有效。亡是公从此不敢不加节制地喝酒了。

请给下面这段话断句,用“/ ”标出来。
朝 廷 数 授 以 官 不 拜 曰 边 鄙 野 人 不 足 充 小 吏 公 素 善 先 生 而 相违 期 年 未 之 见 已 因 亲 赴 中 山 访 焉
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3分)
(2)今两虎共斗,其势不惧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3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