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召开后,蒋介石一再强调:“制裁共党活动,应尽量用民众力量,党政机关避免直接出面,尤其避免党派斗争之痕迹。”它表明国民政府对共产党政策的特点是
A.用阴谋手段打击共产党 |
B.既要反共,又不敢彻底决裂 |
C.借民众力量限制共产党发展 |
D.既要反共,又要避免舆论谴责 |
周恩来评价1953年选举法时说:“在我们的选举法里,规定各阶级的代表比例就不能讲平等。例如,对工人、农民就不能平等,她们虽然都是劳动阶级,但工人是先进的领导阶级,她的代表比例数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应当比农民多……但这是合理的、正确的。”这段话说明1953年选举法中关于代表比例不同的目的是
A.推动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 |
B.促使农村尽快开始城市化进程 |
C.为三大改造提供法律保障 |
D.明确工人阶级对国家的领导作用 |
下图是中国近代其一战役形式图,这一形势图反映的战役是
A.徐州会战 | B.北伐战争 | C.平津战役 | D.百团大战 |
1948年9月,周恩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作报告说:战争进入第三年后,全国作战的“中心在中原”,“北线重点在北宁路”,“应准备若干次带决定性的大的会战”。这表明
A.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反攻阶段 |
B.人民解放战争进行战略决战条件成熟 |
C.人民解放战争后期决战起点应在中原 |
D.人民解放军绝对人数已超过国民党军 |
1944年10年25日《新华日报》短评:“渥太华杂志说:‘英国人民对于反对党的讨论、辩论和评论,非常重视,所以由国库拨款成立反对党,使之评论政府。’看了这消息不免使人大吃了一惊。理由不辨自明:让人民来评论,这种办法是不合于我们东方人的文化习惯的。东西文化的不同之点,恐怕这倒是一例。”本段材料的真正意图是要说明
A.民众评论政府不利于抗战 |
B.英国式的政党政治不符合中国国情 |
C.中国要实行民主政治反对一党独裁 |
D.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影响了两者的政治生活 |
据《民国经济史》统计:“1932年政府颁布以国有化为主导的《铁道法》……自1935年上半年至1937年上半年,铁路营业收入从858万元增加到9190万元,支出则从5420万元减少到4690万元。但铁路债务却年有增加,从7742万元增加至95551万元;铁路员工从12.2万人增加至13.1万人。”这表明
A.政府干预经济面临负面效应困局 |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收效甚微 |
C.抗战爆发制约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
D.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冲击官僚资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