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按:1933年,中美签订“棉麦借款”,并通过英法来扩大对中国的技术合作。对此,1934年日本外务省发表声明:“各国也应考虑到满洲事变、上海事变所产生的特殊情况。如果对于中国想采取共同行动,即使名义上是财政的或技术的援助,也必然带有政治意义。……因此,日本在原则上不得不对此表示反对。”    ——《华北事变资料选编》
材料2 面对日本步步进逼,蒋介石在1934年发表谈话:“因为我们中国没有现代化的作战条件,不能够和现代国家的军队作战,如果不待机而动,贸然作战,那只有败亡而已。”   
——《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下
材料3 从蒋介石这一思想出发,国民政府在1935年2月向日本表示:“中国决无依赖欧美而行排日之意,盖以中日提携乃居正道,而依赖欧美则属旁道故也。又南京政府对取缔排日确有诚意。”   
——《华北事变资料选》
材料4  1935年11月,在国民党“五大”上,对当时内外问题,蒋介石发表谈话:“苟国际演变,不斩决我国家生存、民族复兴之路、吾人应以整个国家与民族之利害为主要对象。……复以不侵犯主权为限度,谋各友邦之政治协调,以互惠平等为原则,谋各友邦之政治经济合作。”   
——荣盂源《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贵料》下册
材料5  1936年7月,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上,蒋介石就对日关系指出了中国外交最低限度:
“从去年11月全国代表大会后,我们如遇有领土、主权再被人侵害,如果用尽政治、外交方法仍不能排除这个侵害,就是危害到我们国家民族之生存,就是我们不能容忍的时候。到这时候,我们一定作最后之牺牲。”     ——《蒋介石全集》
回答:
(1)材料1中,日本所说:“特殊情况”的实质是什么?日本外务省的声明,表明了日本在侵华问题上与欧美列强存在怎样的分歧?日本的立场是否违背了它与欧美列强达成的协议?为什么?
(2)材料2反映了蒋介石怎样的思想?你如何看待此时蒋介石的这番话?
(3)材料3中,国民政府说:“中国决无依赖欧美而行排日之意。”这是其真实的外交政策吗?联系材料1及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回答,南京政府“对取缔排日确有诚意”有何体现?   
(4)结合30年代有关史实,谈谈你对材料4中蒋介石言论的看法。
(5)材料5中,蒋介石所谓的“最低限度”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抗日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三自1963年至1969年,日本贸促团体在中国举办了三次工业展览会。……中国贸促会先后在东京和大阪、名古屋和北九州,举办了两次综合性的经济建设成就展览会。……互办展览会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起了巨大的作用。……这么多人的互相参观,实际上是一个友好大交流,而且是遍布在各阶层的群众性交流。
——林连德《当代中日贸易关系史》
材料四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2)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
(3)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4)材料四的“不正常状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依据材料三、四,概括促成中日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的因素。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历史伟人有时会对历史的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下面三幅图片分别为列宁、罗斯福、邓小平。

面对20世纪各自国家的社会动荡或剧变,这三个伟人在当时各自的国家都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改革。请结合史实回答:
(1)这三个伟人在当时各自的国家都进行了那些成功的改革?
(2)这三国的改革调整各有什么主要特点?结果和影响如何?
(3)据此谈谈你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国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1952年
1956年
1957年
工业总产值
343.3
703.6
783.9
农业总产值
483.9
582.9
604.0
工农业总产值
827.2
1286.5
1387.9

*注:1952年工业比1949年增加187%农业增加50% 。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材料三读下表


1978年
2000年
城市数量
193个
663个
小城镇
2173个
20312个
市镇总人口
1.7亿
4.56亿
城市化水平
17.9%
36.1%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21世纪以来,该现象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为此政府提出了怎样的发展战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李白《古风》
(注:六合:天地四方。 天启:天生,天授。 收兵铸金人:收尽天下兵器,铸成十二铜人。)
材料二 (在平定六国的当年,围绕着以何种体制统治前所未有的广阔国土这一问题,秦始皇和他的大臣们展开过一场讨论。)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史记·蒙恬列传》载:“秦已并天下,筑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贾谊《过秦论》载:“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1)材料一中“秦王扫六合……诸侯尽西来”颂扬了秦始皇什么业绩?此业绩的完成意义何在?诗中刻画了秦始皇怎样的形象?请你根据诗意用三个以上的成语来形容。
(2)现在已知的中国境内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开始于何时?“收兵铸金人”表明当时冶炼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试问是哪些方面的社会因素促成了当时冶炼业的发达?
(3)材料二中秦始皇与大臣们讨论国家军政要务的制度称之为什么制度?试分析此制度的利弊。
(4)材料二中秦朝九卿之一的“廷尉”是主管什么部门事务的?其主管官员由皇帝任免产生,这体现了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什么特点?后李斯升任丞相,请问丞相的职责和职位特点分别是什么?试概括自秦以来以“廷尉”、“丞相”等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中央官制设置的基本原则。
(5)材料二中李斯提出的“安宁之术”主要是指何术?李斯力推此术的理由是什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将此术推行全国。请问此术的推行意义何在?
(6)请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秦修筑长城的背景、目的、方法原则、大致走向和在当时所起的主要作用。
(7)秦始皇除修筑北方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外,还修筑了对知识分子的防御工程。你知道这个防御工程是什么吗?秦始皇采取此措施的目的何在?这两大防御工程有没有实现秦始皇“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的理想?为什么?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与此同时,仍有不和谐音符出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省首府白沙瓦一座五星级酒店2009年6月9日晚遭到自杀式炸弹袭击,18人死亡、约70人受伤。由于包括联合国工作人员在内的不少外籍人士当时身处酒店内,袭击还造成多名外籍人士伤亡。

材料2:针对联合国安理会12日一致通过对朝鲜5月25日进行核试验表示“最严厉”的谴责的第1874号决议,朝鲜外务省13日“受委任”发表声明表示,坚决反对和谴责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关于朝鲜核试验的第1874号决议,并宣布在“与美国开始全面对抗的情况下”,采取3项措施以“捍卫民族尊严和国家自主权”。这3项措施是:新近提取的钚将全部实现武器化;开始进行浓缩铀作业;朝鲜将把美国及其追随者的封锁视为战争行为,并将采取坚决的军事对应措施。声明说,朝鲜现在已经对三分之一的燃料棒进行了再处理,同时,为了建设自己的轻水反应堆,朝鲜已经成功地进行了浓缩铀的技术开发并已进入了试验阶段。
——据新华社平壤2009年6月13日电
请回答:
(1)20世纪的世界发生了哪两次灾难性的战争?战争后人类为追求和平做出了哪些重大努力?它们给人类留下哪些共同的启示?
(2)你如何看待战争与和平问题?
(3)结合材料回答,除了战争与和平问题之外,当今世界还有哪些全球性问题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