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丁为前三周期元素形成的微粒,它们的电子总数相等。已知甲、乙、丙为双原子分子或负二价双原子阴离子,丁为原子。
(1)丙与钙离子组成的离子化合物跟水反应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在高温时是一种还原剂,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它在工业上的一种重要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一定条件下,甲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丁的元素符号是____,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丁的氧化物的晶体结构与______的晶体结构相似。
(1)实验室制取Cl2的反应方程式之一为:。
被氧化的盐酸占反应盐酸总量的,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当标准状况下有11.2L氯气生成时,该反应的电子转移数为。
(2)已知下列两个氧化还原反应:O2+4HI2I2+2H2O 及Na2S+I2══2NaI+S,则三种单质的氧化性顺序由强到弱为:
(3)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请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在以上中性溶液中继续滴加Ba(OH)2溶液,请写出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医疗上常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小苏打溶液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非金属单质A经如图所示的过程转化为含氧酸D,已知D为强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在常温下为固体,B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①D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请写出由B转化成 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工业生产中大量排放的B气体被雨水吸收后形成了________而污染了环境。
(2)若A在常温下为气体,C是红棕色的气体。
①A、C的化学式分别是:A________;C________.请写出由C与H2O生成 D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D的浓溶液在常温下可与铜反应并生成C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CaO2与水的反应同Na2O2与水的反应类似,今有某过氧化钙(CaO2)产品(杂质只含CaO):
(1)称取此产品10g,与足量盐酸充分反应,得到O2 1120mL(标准状况),则该产品中(CaO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此过程中转移的电子物质的量为。
(2)CaO2与水的反应较慢,因此可用作鱼池增氧剂。某养殖户鱼塘蓄水2000m3,为预防缺氧投入上述产品,最终共生成CaCO3 90kg,则该养殖户的投药量为g/m3(假设产品遇水生成的Ca(OH)2全部与鱼呼出的CO2反应生成CaCO3 )
金属铬和氢气在工业上都有重要的用途。已知: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亚铬(CrSO4)。
(1)铜铬构成原电池如右图1,其中盛稀硫酸烧杯中的现象为:。盐桥中装的是饱和KCl琼脂溶液,下列关于此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盐桥的作用是使整个装置构成通路、保持溶液呈电中性,凡是有盐桥的原电池,盐桥中均可以用饱和KCl琼脂溶液 |
B.理论上1molCr溶解,盐桥中将有2molCl-进入左池,2molK+进入右池 |
C.此过程中H+得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
D.电子从铬极通过导线到铜极,又通过盐桥到转移到左烧杯中 |
(2)如构成图2电池发现,铜电极上不再有图1的现象,铬电极上产生大量气泡,遇空气呈红棕色。写出正极电极反应式:。
(3)某同学把已去掉氧化膜的铬片直接投入氯化铜溶液时,观察到了预料之外的现象:①铬片表面上的铜没有紧密吸附在铬片的表面而是呈蓬松的海绵状;②反应一段时间后有大量气泡逸出,且在一段时间内气泡越来越快,经点燃能发出爆鸣声,证明是氢气。请解释这两种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
研究和深度开发CO、CO2的应用对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1)CO可用于炼铁,已知:Fe2O3(s) + 3C(s)=2Fe(s) + 3CO(g)ΔH 1=+489.0 kJ·mol-1,
C(s)+CO2(g)=2CO(g)ΔH 2 =+172.5 kJ·mol-1
则CO还原Fe2O3(s)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分离高炉煤气得到的CO与空气可设计成燃料电池(以KOH溶液为电解液)。写出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 。
(3)CO2和H2充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在两种温度
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
测得CH3OH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见图。
①
|
曲线I、Ⅱ对应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为KⅠ KⅡ(填“>”或“=”或“<”)。
容器 |
甲 |
乙 |
反应物投入量 |
1molCO2、3molH2 |
a molCO2、b molH2、 c molCH3OH(g)、c molH2O(g) |
若甲中平衡后气体的压强为开始的0.8倍,要使平衡后乙与甲中相同组分的体积分数相等,且起始时维持化学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c的取值范围为 。
③一定温度下,此反应在恒压容器中进行,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H2的体积分数不变
c.c(H2)=3c(CH3OH)
d.容器中密度不变
e.2个C=O断裂的同时有6个H-H断裂
(4)将燃煤废气中的CO2转化为二甲醚的反应原理为:2CO2(g) + 6H2(g)CH3OCH3(g) + 3H2O(g)。已知一定条件下,该反应中CO2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投料比[n(H2) / n(CO2)]的变化曲线如下左图。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请在右图中画出平衡时CH3OCH3的体积分数随投料比[n(H2) / n(CO2)]变化的曲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