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可以肯定,我的美国同胞们希望我担任总统时将不得不为我国目前形势所迫,以坦率和坚定的态度向他们发表一篇演说.显然,这是坦白、勇敢地说出真相,说出全部真相的时候了。
一一沈琪译 《罗斯福就职演说》(节录)
材料二 兹宣布,国会的政策是:……促进各同业团体之间的合作行动,以提供普遍福利;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如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淘汰不公平的竞争惯例;要使各产业的现有生产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要取消不适当的生产限制(暂时有需要的除外).
一一傅任敢译《全国产业复兴法》(节录)
材料三 “新政”未能使美国走出萧条.步入繁荣,由于政府对私人企业持敌视态度,对其管制过严,甚至政府直接参与同私人企业的竞争,因而私人企业的活力大大降低,美国经济反而遭到重创,只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来临,美国通过向交战双方兜售军火才使美国真正走出经济危机,
一一杨目、赵晓《罗斯福“新政”:评价及启示》
材科四  新政”出台是在罗斯福上任的1933年,甚至在其担任州长的1930年左右就开始提出并实施了,而标志凯恩斯主义形成的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1936年才出版的。……其国家干预的经济思想在此书中并未成形,因此许多人不承认“新政”是受了凯恩斯主义的影响。
一一资中筠《也谈男斯福“新政”》
请回答,
①材料一中说:“我国目前形势所迫”指的是什么?胡佛总统解决“急迫形势”的主要经济政策是什么?(2分) 
②根据材料二,说一说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有哪些?其核心措施是什么?  (6分)
③根据材料三,说一说作者怎样评价罗斯福“新政”的? 材料认为美国经济“真正恢复”得益于什么?  (3分)
④根据材料四,指出作者对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的关系持怎样的认识?  (2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国家实力有两种,一种是硬实力,指国家的经济、军事等实力;另一种是软实力,指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实力。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学者认为,隋唐时期,日本从中国学习了几个文化要素,使得日本的历史完成了一个飞跃,这几个文化要素就是汉字、儒学、官制和大乘佛教。
——孟宪实《传统文化:中国文化软实力之源》
材料二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是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架构,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材料三公民社会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力量。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认为,当今美国的软实力主要依靠的是公民社会而不是政府,中国则倾向于依靠政府政策和公共外交手段来影响中国软实力。
——约瑟夫·奈著《权力的未来》
(1)结合唐宋的相关史实,概括古代中国软实力的表现。
(2)近代中国是如何从物质、制度和精神等方面“重建文化自信心的”。
(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政府主导下为提升国家软实力所作的努力有哪些?
(4)有人认为,美国开国元勋奠定了美国发展软实力的基础,请说明这一观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宰相”连称始于战国。……当时的所谓宰、相或宰相,地位均相当于丞相。……“宰相”一般只是一个习惯用语,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
材料二中国帝制时代的政治体制两千多年间似无实质性的重大变化,但在国家权力的运作方式上,却因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运作机制。……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刘后滨《唐代中书门下体制下的三省机构与职权》
材料三元朝开始,宰相制度便进入衰亡期。元朝开始是一省多相制,后改为两省多相制,又以中书省取代尚书省。明朝从废丞相到实行内阁制,使中国传统社会的中央官制发生了最重要的变革。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时期的“宰相”与秦朝的丞相有何不同。
(2)结合材料二,说明唐代“三省体制”运作方式在当时所产生的主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以后宰相制度进入衰亡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
……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
……提倡学习手工技艺,鼓励葡萄酒、橄榄油出口;
颁布法令,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防止贵族任意兼并土地;制定“遗嘱法”,杜绝贵族侵占平民财产。
材料二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
……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材料三梭伦:我手持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我制定法律。
材料四王安石: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 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的异同点。
(2)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取得重大成就的因素有哪些?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1934年美国众议员欧内斯特·伦丁提出“失业保险议案”,要求国库支付救济金给所有18岁以上的被迫失业者。此外,参议员修伊·P·朗提出“共享财富”方案,主张对高收入阶层课重税,以便为全国所有家庭提供住房和其他生活必需品。1935年,社会保障法在人们提出各种社会保险方案的影响下通过。根据这项法律,联邦政府成立社会保险署,并规定社会保险将包括养老金、失业保险、老年保险、对盲人、需赡养儿童和其他不幸者进行资助等。至此,各方面的救济保险工作开始逐渐成熟起来。
材料二“从摇篮到坟墓” ──某西方国家的福利体系

养老金:65岁以上的瑞典公民享受养老金,金额以其一生收入的多少和纳税情况计算。养老金的来源由雇主和雇员各支付一半。
父母儿童保险及儿童护理:产妇休产假可领取产假补贴,孩子入托费90%由国家负担,16周岁前可领取儿童补贴。

医疗保险:瑞典公民都享有公费医疗,超出规定金额部分可享受50%~90%补贴。

失业补贴:瑞典失业者都有可以领取失业救济。金额为原工资的75%。


材料三希腊的社会福利不仅高昂且名目繁多,每年政府都要为公务员福利拨出数以十亿计的款项。例如已经去世的公务员的未婚或者已婚的女儿,都可以继续领取其父母的退休金。根据欧盟委员会的数据,到了2050年,希腊的养老金开支将上升到等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2%,而欧盟的成员国的平均养老金开支还不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希腊的公务员们每个月更是可以享受到5欧元到1300欧元之间的额外奖金,奖金的名目也相当随意而奇诡,比如会使用电脑、会说外语、能准时上班。

图表:2012年2月12日希腊首都示威活动引发骚乱数十人受伤
(1)依据材料一,概括美国社会保障的特点;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这些措施的现实意义。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所述西方国家福利体系的特点有哪些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文字部分与图表部分存在的逻辑关系;从中你能得到了哪些认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1年8月,在莫斯科市民惊异目光的注视下,一位23岁的美国青年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他的名字叫阿曼德·哈默。1921年10月28日,苏俄第一份给外国人特许权的合同正式签署,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开始了他真正的商人生涯。1922年的春天,在苏俄黑海的一个港口,哈默见证了这样一场恐慌。当他带着50辆福特森拖拉机集体亮相的时候,当地突然警钟齐鸣,政府官员慌忙开会,商讨抗御入侵者的战略战术。而当他们弄清真相后,军事部署立即变成了欢迎仪式。从1921年至1926年,苏联政府与外国资本家签订了144项租让合同,1924年至1925年,苏联从租让企业得到收入为680万卢布。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解说词
材料二从罗斯福以“新政”为纲领竞选总统,到“新政”的整个实施过程,美国国内对其一直有两派观点:一种认为罗斯福“新政”抛弃了美国传统的、至为宝贵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走上了一种类似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道路。另一种则赞同罗斯福的做法。罗斯福把赞同和反对的两派代表请到白宫开会,就即将颁布条文的措辞取得了协议。企业家们和他们在国会里的代言人之所以同意,是因为他们当中有些人认为,一切自由竞争都应该停止。正如琼斯—拉姆森机械公司当时的经理拉尔夫·弗兰德斯所说,他们“完全相信,要复兴和繁荣,就非限制竞争不可”。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1932-1972美国社会实录》
材料三美国著名中国问题研究专家乔舒亚·库珀·雷默在谈到中国特色时,提出了一种理解的新视角,那就是将“中国形象”表述为“淡色”。他指出,所谓“淡”,即是融合“水”与“火”的矛盾结合体,在汉语中,“淡”将“水”与“火”两种不相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使对立的东西成为一种和谐,而和谐既是中国传统的价值,也是中国追求的目标。他认为,中国需要一种“淡色”的国家形象,将相反的东西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哈默为什么可以在俄国获得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根据材料说明该举措给苏俄(苏联)带来了哪些影响?
(2)你是否同意材料二中反对派的观点并阐明理由;结合史实说明赞同派认为的“要复兴和繁荣,就非限制竞争不可”在罗斯福新政中有何体现?
(3)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有关史实论证材料三中的“淡色是水与火的矛盾结合体”。综合上述材料,评析三国政策的相同之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