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按照联合国大会决议制定的阿以分治方案

材料二 令人欣慰的是,1993年9月13日,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拉宾在美国白宫南草坪,举行了举世瞩目的“巴以和平协定”签字仪式。世界观察家认为:“这是中东和平进程中划时代的里程碑”。
——解力夫《中东战争》
材料三 当国际社会对以色列向加沙地带发动攻击做出评论时,唯独一个人至今却保持沉默。这个人就是许多人都寄以厚望的美国候任总统奥巴马。……奥巴马……却“似乎”认可了以色列现在对哈马斯目标展开的猛烈攻击。他当时说:“如果有人深夜向我两个女儿的卧室扔炸弹,我会尽我所能去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我预计以色列也会这样做。”而在这之前,他也曾表明,由于哈马斯不能代表巴勒斯坦,而且长期对以色列进行恐怖袭击,因此我很难坐下来和他们谈判”。
——《星洲日报》2009年1月6日评论文章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指出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战争对中东局势产生的深远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二中“和平协定”签订的背景及意义。
(3)结合材料三,指出影响当今巴以和平进程的因素有哪些?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多极化趋势加强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有关民主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尚书》
材料二关于苏格拉底之死的材料

材料三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执行,尚书省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中华通史》
材料四“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西方民主的特点是强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多党竞选、权力制衡等等。自洋务运动失败后,出现了开设议院的各种方案和对民权,自由观念的宣传,如康有为以“几何原理”的形式肯定人人生而平等,严复提出西方因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而强盛,中国民主启蒙由此发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毛泽东
(1)指出材料一中“民主”的含义。据材料二,归纳雅典民主存在的问题。
(2)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国家强调对权力的制衡与我国古代对官吏的制约有什么本质差异?
(3)材料五中毛泽东认为“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建设的史实说明“新路”的特点(实质)。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
材料二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孙中山所说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 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毛泽东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了他怎样的一种情怀?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3)材料三中邓小平提出了什么思想?产生怎样的影响?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指出20世纪60年代,促进新加坡、韩国发展经济的有利国际环境和各自的不利因素,并综述两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共同原因及成就。

在世界货币发展史上,英镑与美元都曾主宰世界流通。简述二战前后至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情况及其演变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然而在千余年的发展中,欧洲的政治家和统治者们虽不惜使用最强大武力,却都失败了。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剧烈撕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它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材料二: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签署了煤钢联营协定,由此开辟了由经济联合入手解决欧洲统一问题的新途径。从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环境看,走此途径,也是有共同经济基础的。1958年,六国又组成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的主要目标是争取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材料一、二均摘自《世界史》
材料三:60年代中期建立的欧共体,向着经济政治联盟的方向发展。1992年,欧共体12个成员国正式签订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大大扩大一体化的范围,确立了分析实现欧洲经济和货币一体化的目标。任务和步骤;并正式将“欧共体”改名为“欧洲联盟”,简称欧盟,同时提出建立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以及司法与内政事务的合作。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标志着欧共体正式由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转变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用,三亿多“欧洲公民”开始使用欧元。
——摘编自书刊有关资料
回答:
(1)材料一说:“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世界近代现代史上两个试图统一欧洲的例子,并指出他们失败的共同原因。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欧洲共同体成立的原因及目的。
(3)二战后至今,欧洲的统一过程有何显著特征?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哪些趋势?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