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新华网快讯:据美联社2009年2月11日报道,美国和俄罗斯的两颗通信卫星10日在太空相撞,产生了大量太空垃圾,可能会对国际空间站造成威胁。科技给人类带来了……
材料一《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大约在1660一1789年,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           
——《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17世纪整个欧洲大陆处于宗教迫害之中,反映自由、民主和科学的新思想被当作“异端”、“邪说”而受压制,不少有发明创造的科技人才被处罚。与此同时,战争也连绵不断,法国处于内战和向外扩展的连年战争中,意大利四分五裂,……这样,就使科学人才纷纷流向地处欧洲边缘而较稳定的英伦三岛。1740年经英国政府批准的实用专利只有4件,1750年为7件,1760年又增加了4件。      
——《英国经济史编》
材料三        
               
材料四 首先,我们将大规模改造公共建筑物,使之更加节能。其次,我们将对国家基础设施进行最大规模投资,将创造数百万工作岗位,这将是五十年代建立高速公路网后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第三,新政府计划对学校建筑物进行大规模现代化改造,修复学校破损建筑物,并进行节能改造,在教室里安装新电脑设备。
——2008年12月6日奥巴马发表讲话阐述经济振兴计划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推动这一时期“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发生重大变化的科技、思想因素是什么?并分析这种变化对欧洲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此次科技革命发生的条件有哪些?
(3)依据材料三指出从图一到图二交通工具在动力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与这一变化密切相关的新能源是什么?指出当时这种新能源的应用对世界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4)材料四中的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经济振兴计划” 与罗斯福新政所不同,你认为他更加关注的是什么?请分析其原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现代科学技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是如何依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正确处理和苏联(俄罗斯)的外交关系的?据此谈谈你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认识。

十一届三中全会报告中写道:“会议高度评价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认为这对于促进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的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就不能前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
(2)应该怎样看待真理标准讨论与十一届三中会之间的关系?
(3)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旗帜。它引来了国家大政方针的深刻变
化,试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材料一速度问题是建设路线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方针问题……加快建设
速度的条件是客观存在的,问题是我们自己究竟想不想快……当大家都想快、要快、力争
快的时候,事情的进展果然就快了。我们应当不断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争取在尽可能短的
时间内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一一一《力争高速度》(1959年6月21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所要解决的历史课题,是实现工业化和生
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我国的经济建设,肩负着既要着重推进传统产业革命,又要
迎头赶上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双重任务。完成这个任务,必须经过长期有步骤.分阶段的努力
奋斗。我们对这个阶段的状况、矛盾演变及其规律的认识,在许多方面还知之不多,知之不
深。我们的许多方针、政策和理论还有待于完善,要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经受检验,得到
补充、修正和提高……努力发扬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创造活力,振奋起全民族探索创新
的勇气,是我们的理论和事业不断发展的希望所在。
——《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中共“十三大”报告)
材料三在这短短的十几年内,我们国家发展得这么快,使人民高兴,世界瞩目,这就足
以证明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谁想变也变不了。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
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
的发展。
一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28日至2月21日)
回答:
(1)材料—、材料二、三的共同愿望是什么?
(2)材料一和材料二、三在思想认识路线上的区别是什么?
(3)分析说明两种思想认识路线产生的不同结果。

材料一 1984年2月22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乔治城大学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代表团时指出:“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材料二据报道,吕秀莲在当选台湾政权副总统那一天,即对外表示,台湾和大陆“在血缘方面,在历史上是远亲,在地理上是近邻”,“台湾,中国,一边一国”。不久,吕秀莲接受香港一家无线电视台的专访,不仅重弹其“无亲近邻”老调,更顽固声称“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海峡两岸是“两个华人国家。”
材料三据《中国外交》记载,1971年10月,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号决议,驱逐了台湾当局的代表,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和一切合法权利。截至目前为止,世界上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有160多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些国家都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为建交先决条件的,而且它们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承诺在一个中国的框架内处理与台湾的关系。
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构想。这一构想的运用成功
地解决了什么问题?
(2)据材料一、二,指出他们的根本分歧。
(3)近代史上,有哪些国家侵略过台湾?
(4)你认为当前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有哪些有利因素?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一书中指出,在前后约二十年(1957—1976)之久的长期中,我党在两个问题上一再失误。试问这两个问题是什么?它们是如何相互影响发展的?从中我们有哪些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