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的目的是( )
| A.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 B.确立贵族土地私有制 |
| C.增加地主租税收入 | D.确立国家土地所有制 |
观察下图,根据所列年代与数据推测图表中曲线表示的是
| A.英国输华鸦片总量 |
| B.英国全国煤炭产量 |
| C.英国掠夺白银总量 |
| D.英国输华棉纱总量 |
1895—1913年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速度年均15%,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无暇东顾期间的发展速度还略高一点。(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一卷)其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环境安定 | B.列强放松经济侵略 |
| C.政府政策支持 | D.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
结合下表数据判断,下列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1840年前与1894年中国生丝销售量
| 总销售量(万包) |
出口量(占总量%) |
内销量(占总量%) |
|
| 1840年前 |
6.4 |
0.9(14.06%) |
5.5(85.94%) |
| 1894年 |
16.02 |
8.23(51.94%) |
7.7(48.06%) |
A.生丝成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
B.中国生丝业已经普遍使用机器生产
C.中国生丝业对世界市场的依赖逐渐增强
D.蚕丝成为外国人衣料的最主要来源
“欧洲人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制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这导致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这种状况得以改善始于
| A.八国联军侵华 | B.工业革命 |
| C.鸦片战争 | D.新航路开辟 |
古代有关“丧葬传统”的观点有:一、“丧礼,君与父母、妻、后子死,三年丧服……或以不丧之间,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二、“厚葬久丧,重为棺椁,多为衣衾,送死若徙,三年哭泣,扶后起,杖后行,耳无闻,目无见,此足以丧天下。”据此判断以下符合材料的观点为
| A.两种观点分别为儒家和法家思想 |
| B.两种观点都反映的是下层民众的立场 |
| C.两种观点都主张厚葬久葬 |
| D.两种观点都着眼于“礼”的社会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