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为了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报告这一精神,某班开展了合作探究并收集到下列材料:
①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改革开放时代,是呼唤创新的时代。文化创新是当前特别重视的一种创新,是实践“三个代表”,建设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②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两个过程。因此,实现中华文化的创新要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③近年来,江苏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努力创建文化大省。连续三年都有两台剧目入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苏州的儿童戏《一二三,起步走》、无锡的舞剧《红河谷》正式入选国家十大精品剧目,在全国居领先地位。十运会开闭幕式大型文艺表演、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江苏省文物节、世界遗产大会等大型文化活动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示了江苏的文化底蕴、综合实力和文化创新能力。
假如你是研究组其中一员请参与研究:
(1)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要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2)在文化创新中如何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3)参与该项活动对你今后进行探究性学习有何启示。
2009年10月1日,我们迎来了新中国六十华诞。
60年前,毛泽东把执掌政权比作“进京赶考”,带领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推动民族复兴大业不断前进;十三届三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成功推向21世纪;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60年来,“赶考”路上变化巨大,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了一份高分答卷。
(1)结合材料列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2)中国共产党60年的“赶考”路体现了认识论的什么道理?
网络是实现民主监督的一种方式,从2003年的孙志刚案,到“躲猫猫”事件以及此次“钓鱼执法”事件,网络舆论对推动公共事件逐步解决,对推动中国的法治进程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要注意网络舆论对社会的影响具有利弊两重性。
请运用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如何认识和利用网络舆论?
2008年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30周年。30年前,在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全国开展了一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我们党冲破“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对重大历史关头实现伟大转折,对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都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结合材料说明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下面是谢欣同学写的关于‘感念师恩”的一段话:
我的数学老师是一个幽默的人。他的课讲解深入浅出、条理清晰,枯燥的数字跳跃成了快乐的精灵。在他的眼里,每个学生都有优点。他从不随意批评一个学生,他的一些表扬,会让同学感到自己的价值。他总是笑眯眯地看着我们每一个人,把宽容播撒在班里的每一个角落。感谢老师,是您为我们打开了灿烂的人生之门,引领我们去收获金色的硕果。
联系上述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谢欣同学的感恩具有辩证联系的哲学思想,请谈谈你的理解。
材料1:从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首访太空到2005年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携手问天,6年的历程镌刻下了中国人6次完美的脚步,是中国航天事业6次新突破。从发射、返回、测控、环境控制……各个关键技术环节难关一一被攻克,见证的是中国航天人在前进中发展、探索中追求的不懈脚步。
材料2:“神舟七号”火箭在研制上的关键点是舱外航天服和气闸舱。因为“神舟七号”将实现太空行走,航天员能否从舱内气压骤然适应真空环境,气闸舱和舱外航天服扮演了重要角色。神七气闸舱在神六基础上进行了全新的设计,我国又自主研制了“飞天”舱外航天服。9月27日下午16时30分航天员翟志刚穿着“飞天”舱外航天服首次进行出舱活动, 成为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
材料3: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在几年内的“三步走”计划:“神舟七号”飞船,2008年升空,它肩负的使命是实现航天员太空行走;2009年至2011年之间,“神舟八号”飞船将带着一项更重要的任务升空,在太空中完成交会对接;而航天技术发展的第三步就是建立空间站。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观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