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学者主张:「以六经、孔、孟之旨,还之六经、孔、孟」。关于这位学者的主张,以下说法何者较为适当?
| A.这是汉代今文经学,主张以微言大义,诠释原始儒学的精义 |
| B.这是唐人编纂五经正义的宗旨,以恢复两汉以来的经学传统 |
| C.这是宋明时期的理学,主张直指本心,振兴原始儒学的精神 |
| D.这是清代经学考据,主张通过经典考据,还原原始儒学真相 |
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为此而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功绩是: ( )
| A.动摇了封建传统礼教的统治地位 |
| B.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 |
| C.推动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
| D.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康有为借助经学外衣和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而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则把斗争矛头直指孔教,两者说明的共同问题是:( )
| A.儒家思想已不适应时代需要,成为革命对象 |
| B.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 |
| C.儒家学说倡导社会变革,成为维新派维新变法的有力工具 |
| D.儒家思想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 |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上述名句分别属于:()
| A.楚辞、汉赋、唐诗 | B.楚辞、唐 诗、宋词 |
| C.宋词、唐诗、楚辞 | D.唐诗、宋词、元曲 |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明代出现:( )
| A.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 |
| B.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
|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
|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
绘画是人们历史生活的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往往带有宗教色彩,隋唐时期的绘画,山水、花鸟成为主题,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宋朝绘画中,表现人民生活的世俗场景大量出现。这些绘画共同之处是:()
| A.佛教开始传入我国 |
| B.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
| C.古代绘画博大精深 |
| 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