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公元1910年左右,陕西临潼地方的农民挖井取水,不数日,井水竟然枯竭。农民查看究竟时,发现井壁有一个真人大小的「怪物」,认为就是此物作祟,以致水源枯竭。于是把它吊出井外,曝晒数日后打碎。这段叙述应如何理解最为适当?

A.中国社会一直流传许多鬼怪故事,到二十世纪初仍相当盛行,尤其是在华北一带。这是其中的一例
B.此故事反映二十世纪初华北地区大旱,农民必须打井取水,但因技术落后,只有怪罪于「怪物」
C.当时的农民已经发现了「秦俑」,但不知其来历,又未探索其究竟,更不了解它的价值
D.举世瞩目的「秦俑」在此时已正式发现,并公诸于世,开启了二十世纪最重要考古发现的序幕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历史文化常识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学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和睦大家庭”的民族关系图片展,展览内容按20世纪的不同年代分为若干板块,在60年代板块中可能展出的图片是 ( )

A.《共同纲领》封面 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片断
C.西藏自治区成立大会       D.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庆典

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其内容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自治区和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C.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
D.最早规定该制度的法律文件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1949-1952年各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语汇。其中属于1952年的是()

A.严重、困难、农民、地区、解放 B.敌人、解放军、中国人民、美国、解放
C.准备、中国共产党、敌人、改造、经济建设 D.中国人民、侵略、中国、美帝国主义、祖国

我国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为根本政治制度是在( )

A.1949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6年

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
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D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