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世纪下半期,沙俄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是通过下列不平等条约实现的是:

A.《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爱珲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
B.《爱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伊犁条约》
C.《天津条约》、《南京条约》、《爱珲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
D.《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伊犁条约》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两伊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曾国藩在家书中说:“余观汉人词章,未有不精于小学者……自宋以后能文章者不通小学,国朝诸儒通小学者又不能文章。”文中“小学”指

A.儒家经典 B.唐诗宋词
C.少年儿童求学的第一阶段 D.训诂考据之学

唐朝颁布的《关市令》规定:“诸官私斗尺秤度,每年八月诣金部、太府寺平校,不在京者诣所在州县平校,并印署,然后听用。”这说明唐朝

A.商品经济活跃 B.对经济活动进行了有效管理
C.实行严格的抑商政策 D.中央集权涉及经济领域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在《二千五百年儒学概略》中指出:“儒家在北朝时专讲注疏,中唐以后,要把春秋三传,束之高阁……儒家在北朝时,专讲训诂名物,中唐以后主讲明心见性……”梁启超之意是

A.心学实际上孕育于中晚唐
B.佛教的兴盛影响了儒学的发展
C.北朝至唐,儒学失去了正统思想的地位
D.唐朝时形成了“三教合归儒”的现象

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绝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材料主要反映出

A.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剧烈 B.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
C.周末社会风俗发生了巨大变化 D.国家由分裂到统一的发展趋势

在周朝的力量衰朽已久,社会动荡和文化变迁威胁着周的国祚之时,孔子成了周朝政治秩序最伟大的捍卫者。孔子的下列主张,能够说明他是周朝“捍卫者”的是

A.“为政以德”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D.“上好礼则民莫不敢不敬”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