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25次南极科考队于2008年10月20日从上海启程,经过长达约30天艰难跋涉,抵达中国南极中山站,科考队将确保完成中国2008至2009年度科学考察和后勤保障任务,包括在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建设中国第一个内陆考察站——昆仑站。据此回答下列问题。中国已建的两座科考站,其中长城站(62°13′S,58°58′W)位于中山站(69°22′S,76°22′E)的方向是
A.东南方向 | B.西南方向 | C.东北方向 | D.西北方向 |
南极洲和北冰洋都处于高纬度地区,但南极洲比北冰洋更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南极洲热容量比北冰洋小 | B.南极洲地势比北冰洋高 |
C.南极洲晴天比北冰洋少 | D.南极洲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比北冰洋强 |
为了减轻南极恶劣气候对科考站的影响,昆仑站的门窗方位选择上应避免
A.东南 | B.东北 | C.西南 | D.西北 |
读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在各种气象灾害中,我国分布最广泛的是( )
A.冰雹 | B.洪涝 | C.暴雨 | D.干旱 |
我国华南地区纬度位置较低,但有时也会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①春季多阴雨 ②冷空气势力强大 ③农事活动较早 ④梅雨提前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为减轻图中各种自然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下列措施中不可取的是( )
A.修筑水库和分洪工程 | B.建立健全保险救灾体系 |
C.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 | D.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 |
图甲表示潜水位等值线,图乙表示图甲中XY两地间的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中①地的地下径流方向是( )
A.自西南向东北 | B.自东向西 |
C.自东南向西北 | D.从北向南 |
在资源利用上,图中显示该地存在的问题是( )
A.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土地盐碱化 |
B.过度抽取地下水,形成地下漏斗区 |
C.乱砍滥伐森林,破坏生态平衡 |
D.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沙漠化 |
据统计,2008~2009年冬季,全国平均气温为-2.6℃,较常年偏高1.7℃,为1951~1952年冬季以来历史同期第三高。由此可见,2008~2009年冬季我国大部地区出现了暖冬。世界经济论坛在日内瓦发布的报告将气候变化列为21世纪全球面临的最严重挑战之一。回答下列各题。暖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表现正确的是( )
A.农作物生长速度加快,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
B.降水量减少,气温偏高,土壤中水分蒸发严重 |
C.暖冬使地温升高,使农作物抗寒能力增加 |
D.暖冬使虫卵更容易越冬生存,有利于农作物品种的更新 |
右图说明全球气候变化状况的基本特点是( )
A.全球气温逐渐升高 |
B.降水量总的趋势在增加 |
C.气候变化长短不一 |
D.冷暖干湿交替 |
遏止气候变暖,必须( )
A.缩减经济发展规模 |
B.发展中国家应承担和发达国家相同的责任 |
C.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量 |
D.将温室气体全部回收利用 |
图甲所示国家,每年春天都会吹起令人烦恼的“五旬风”,来自南方的风向北方吹,长达近两个月,请结合“五旬风”出现时的高空气压状况示意图(图乙),读图回答下列各题。“五旬风”最可能的风向是( )
A.东北信风 | B.东南信风 | C.西北风 | D.西南风 |
该区的“五旬风”可能来自( )
A.南非高原 | B.撒哈拉沙漠 |
C.纳赛尔水库 | D.东非高原 |
下列不可能出现“五旬风”的地区有( )
A.澳大利亚 | B.西欧 | C.美国西部 | D.中东 |
右图为甲、乙两地气候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甲、乙两地雨季时,影响两地降水的分别是( )
A.西南季风、赤道低压 | B.西南季风、西南季风 |
C.赤道低压、赤道低压 | D.赤道低压、西南季风 |
甲、乙两地均位于大陆东岸且纬度相近,则乙地年均温小于甲地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云层 | B.洋流 |
C.地形、地势 | D.人类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