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地理研究小组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对夏季空调冷负荷(达到某温度的致冷耗电量)进行测算,一组是根据该地气象站某日测得的气温,另一组是根据同一天在城市某住宅小区观测的气温数据,如下表。读表完成13—14题。
时间 |
5:00 |
9:00 |
13:00 |
17:00 |
据小区温度测算冷负荷(千瓦) |
760 |
790 |
910 |
990 |
据气象站温度测算冷负荷(千瓦) |
560 |
590 |
710 |
785 |
13.据表可推断该地气象站最有可能位于
A.住宅区 B.商业区 C.工业区 D.城郊区
14.下列地理环境问题不是主要由城市化产生的是
A.城市洪水 B.“雾岛”效应 C.酸雨 D.咸湖
某些高新技术先在大城市传播,再扩散到中小城市,这属于技术的
A.近邻扩散 | B.等级扩散 | C.地域扩散 | D.位移扩散 |
粗放农业增加农业产出的主要手段是
A.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
B.扩大土地面积 |
C.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 |
D.投入较多的劳动力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影响农产品类型的主要因素是自然条件 |
B.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主要是政府政策 |
C.自然因素对工业的影响较农业小 |
D.自然对商业的影响越来越大 |
2010年1月27日,美国宇航局日地关系天文台(STEREO)捕捉到太阳表面活跃区域上空升起炽热的弧形物质,它是由带电粒子(电子和离子)组成的超热物质,以每小时1613公里的速度射向太空。有关太阳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活动只有黑子、耀斑、太阳风三种类型 |
B.材料中的超热物质抵达地球后,在南极上空产生了极光现象 |
C.材料里说的弧形物质主要来自色球层,对太空中的航天器造成了威胁 |
D.黑子数目增多时,耀斑也常会增强 |
读某地“地质地形剖面图”,图中1、2、3、4、5、6为地层编号,并表示地层由老到新。据此判断各题。图中②、③两处地质构造的名称分别是
A.背斜、地堑 | B.向斜、地堑 |
C.背斜、地垒 | D.向斜、地垒 |
图中的沙丘主要是哪种外力作用形成的
A.冰川作用 | B.流水作用 |
C.海浪作用 | D.风力作用 |
图中最有利于修建隧道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