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生查子·独游西岸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
⑴在诗人笔下,青山、明月是怎样的形象?
答:
⑵简要分析“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答: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一词多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
        新柳(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22.诗中的“新柳”有什么特点?
答: 
23.请分析最后一句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注】①耐可:哪可,怎么能够。②赊:赊欠。
(1)“耐可乘流直上天?”此问句反映出李白什么性格和艺术风格?
(2)迷人的月色,用之不竭,取之无禁,相信你也享受过,作者曾说“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襄阳歌》),但是诗中第三句诗人却用一个“赊”字,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曲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奠飞霜。
(1)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龙点睛之笔,透过它可以推知诗中主人公的身份及感情。主人公是个什么人,有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回答。
答:
(2)“秋逼暗虫通夕响”一句在整首诗中起到哪些作用?
答: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龙阳县青草湖①
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②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①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青草湖”与洞庭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了“洞庭湖”了。②湘君: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为湘水女神。
(1)后人评说这首诗极有“太白遗风”,请你据此对本诗的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2)诗的前半部写景萧瑟,后半部记梦美好,是否矛盾?为什么?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的小题。
春夜闻笛
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瑶瑟怨
温庭筠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注] 瑶瑟怨:这首诗写女子别离的悲怨。
(1)《瑶瑟怨》中“十二楼中月自明”的“自”字很有感染力,请赏析。
答:
(2)这两首诗都写到了大雁,请分析其中各自作用。
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