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该区域地貌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力侵蚀 B.风力沉积
C.流水侵蚀 D.流水沉积

图示堤坝的主要作用是(   )

A.拦沙蓄水 B.发电灌溉
C.防洪抗旱 D.调节气候

在区域整治的过程中,下列各地形部位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甲—平整土地,建立基本农田 B.乙—封坡育林育草,含蓄径流
C.丙—修建梯田,发展林果基地 D.丁—疏浚河道,排沙泄洪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该表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问题。
1—耕地 2—居民地 3—湖泊

11
33
33
31
11
11
33
33
31
22
31
31
31
11
12
31
31
11
11
11
31
11
11
11
11

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  )

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
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  )

A.推广蔗基鱼塘 B.推广水稻种植
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读“我国某区域图”,据此回答问题。

Q处年降雪日数不同于周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势低平,水汽易进入
B.地势较高,气流受地形抬升
C.地势较高,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
D.锋面遇地形阻挡,在此停滞

与东北平原相比,该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  )

A.降水少,气候干旱
B.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C.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D.机械化水平高

正在建设中的溪洛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与世界第二大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相当,为1 260万千瓦,年发电量位居世界第三,为571.2亿千瓦时,相当于三个半葛洲坝的发电量,是中国第二大水电站。读图,完成问题。

关于溪洛渡水电站所在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区域主要为高山高原气候
B.该区域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C.该区域是我国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多发区之一
D.该区域整治的重点是防治水患,整治江河湖泊

溪洛渡水电站建成后对长江三峡产生的影响有 (  )

A.减少三峡水库泥沙淤积
B.水库控制了长江流量,因此三峡大坝年发电总量将减少
C.在长江枯水期三峡水库的水位将进一步降低
D.对三峡工程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读“1996~2006年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及原煤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变化图”,回答问题。

针对图中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的变化趋势,应采取的对策是 (  )
①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②减少石油战略储备,降低对外依赖性
③加强国际合作
④积极开发新能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00年以后图中两条折线的变化出现差异,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  )

A.煤炭出口量增加
B.原煤价格高导致消费量减少
C.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D.煤炭利用率提高

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散点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 (  )

A.上海、天津 B.广东、福建
C.海南、贵州 D.辽宁、山东

山西、内蒙古人均GDP不算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高。其主要原因是(  )

A.自然资源贫乏 B.交通设施落后
C.煤炭消耗量大 D.第三产业发达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