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渝铁路是国家“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干线,是继青藏铁路后西部地区的又一条国土开发性主干线。读兰渝铁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关于兰渝铁路沿线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跨越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 B.跨越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
| C.年降水量小于800mm,植被以森林为主 | D.跨越黄河水系和长江水系 |
以下关于建设兰渝铁路意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使铁路网的布局更加优化 |
| B.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
| C.缓解陇海、宝成等铁路线的运输压力 |
| D.重庆将成为川黔、湘黔、兰渝等铁路线的交会点 |
关于宝鸡所在省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省水土流失问题严重 | B.典型民居是四合院 |
| C.境内由北向南依次为中温带、暖温带 | D.煤炭资源居全国首位 |
“生活质量”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图为“生活质量与GDP和电力消耗量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
| A.人均GDP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
| B.人均电力消耗量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
| C.人均GDP在3—6千美元时,生活质量有所下降 |
| D.人均GDP在3—6千美元时,人均用电量呈下降趋势 |
此图给我们的启示,正确的说法是
| A.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它在发展中产生,也必须在发展中解决 |
| B.经济发展是一定阶段,必然产生环境问题,因此我们要边污染边治理 |
| C.人均电力消耗多,生活质量提高,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高耗能工业 |
| D.我国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经济、生态、社会的持续发展 |
图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城市化进程。读图完成下题。
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是
| A.城市化发展迅速 | B.城市化水平高 |
| C.城市化起步早 | D.Ⅳ阶段发展速度最快 |
江苏省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下列措施可减轻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是
| A.发展高层建筑和地表轨道交通,减少城市用地数量 |
| B.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良性循环 |
| C.增加住房建设,改善居住条件 |
| D.加强城市的科学合理规划,建立卫生城市,开发新区 |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下图是甲、乙两座山脉的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比较甲图和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
| A.甲图山脉自然带谱更加丰富 | B.乙图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 |
| C.甲图山脉海拔高度较高 | D.相同的自然带,在甲山脉出现高度低 |
下列关于甲、乙两山脉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山脉同一自然带出现的高度南坡高于北坡 |
| B.甲图山脉位于北半球,北坡是阳坡,热量较高 |
| C.乙图山脉南坡的雪线高于北坡 |
| D.乙图山脉位于南半球,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大 |
如图示意地球上四个不同地区(都位于沿海)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状况。读图回答下题。
图中四地所属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
| A.①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 | B.②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 |
| C.③主要分布在中纬度 | D.④主要分布在高纬度 |
下列气候特征与图中数码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 B.②—终年高温多雨 |
| C.③—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 D.④—冬温夏凉,全年降水均匀 |
近代,我国滇、藏、川之间的贸易是通过“茶马古道”进行的,它是以马帮(骡马)运输为基础,实现川、滇的茶叶和西藏马匹、药材的交易,故称“茶马古道”。读图完成下题。
马帮运输是滇藏川间一种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采用马帮运输的主要原因是
| A.当地畜牧业发达,骡马数量多 |
| B.当地经济落后,发展马帮运输可增加就业机会和运输收入 |
| C.可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
| D.骡马适应性强,可满足当地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对交通运输的需要 |
在建设云南、四川通往西藏的交通线时,国家坚持了先公路后铁路的原则,其原因是
①公路运输灵活性强,对地势起伏的适应性远比铁路强 ②沿线地区人口稀少,经济落后,运输量不大
③公路运输的连续性比铁路强,运输效率更高 ④公路建设的工程造价远比铁路低
| A.①②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