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魏文帝「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交易」;自此时起至唐中叶,五百年间中国的钱币数量稀少,只能以绢、帛等实物取代。请问:这段期间中国钱币稀少的原因何在?
A.汉末以来长期战乱,商业衰退,钱币流通自然减少 |
B.政府为促进交易,特意征收谷、帛,用以奖励耕织 |
C.此时佛教盛行,因铸佛耗铜,钱币的供给受到影响 |
D.海外贸易发达,民间花费大量铜钱,购买外国物品 |
E.商业发达,交易开始使用银两及纸钞,铜币不重要
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 | B.脆弱性 | C.连续性 | D.自给自足 |
《左传》隐公八年(公元前715年)记载,郑国和鲁国不经周天子同意,擅自相互交换了枋田和许田。对此,周天子也只好默许。这说明
A.重农抑商政策确立 | B.土地公有制形成 |
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 D.井田制遭到破坏 |
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材料最能表明元朝
A.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 | 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
C.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 D.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
1867年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将一幅华盛顿肖像赠送给徐继畬,他在赠送仪式上说:“华盛顿与中国人民一样,坚信世界上每个人都能呼吸自由的空气;与中国人民一样,坚持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说:“盖为我国之民所敬仰而深慕者,独有兄台一人而已!”这一材料表明
A.徐继畬崇洋媚外且得到了美国政府的赏识 |
B.美国政府鼓励徐继畬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 |
C.美国政府为维护在华利益积极扶植代理人 |
D.中美通过早期的文化交流开始了彼此间的了解 |
1853年,马克思在《国际述评》中写道:“世界上最古老最巩固的帝国八年来在英国资产者的大批印花布的影响下已经处于社会变革的前夕,而这次变革必将给予这个国家的文明带来极其重要的结果。如果我们欧洲的反动分子不久的将来会逃奔亚洲,最后到达万里长城,到达最反动最保守的堡垒的大门,那么他们说不定就会看见这样的字样: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材料中的“这次变革”是指
A.鸦片战争 | B.太平天国运动 | C.戊戌变法 | D.辛亥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