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市中心大厂场,于1998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广场边上有著名的“白天鹅之家”餐厅,餐厅门上面有块铜牌,用法语、荷兰语、英语和德语写着:“卡尔·马克思自1845年2月至1848年3月生活在布鲁塞尔”。马克思在此居住期间最有可能完成的任务是 ( )
A.深入研究了英国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
B.发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
C.第一次与恩格斯见面,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
D.发表《共产党宣言》 |
古语有“民以食为天”之说,古人还将饮食的“色、香、味、形”与治国相融合。新中国成立后有人研究饮食文化时认为:“20世纪60年代讨饭吃;70年代有饭吃;80年代选饭吃;90年代好饭吃。”下列史实与材料中所反映的现象出现有关的是
①“大跃进”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改革开放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 | B.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
C.实行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 | D.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我国古代逐步发展起来的集市贸易,在新中国成立后一度销声匿迹。但在1962年到1965年间,城镇中重现集市贸易,农民也有了自留地,一些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
A.农村中“左”倾错误部分得到纠正 |
B.农村中的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
C.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
D.对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
如果为下图选择一个图题,最为贴切的是
A.“清王朝自救运动” | B.“民族工业的春天” |
C.“实业救国的浪潮” | D.“近代工业的起步” |
《19世纪西欧主要国家与中国农村和城市人口统计表》
国家 |
总人口(单位:万人) |
农村人口百分比 |
城市人口百分比 |
英国 |
约1800 |
48% |
52% |
法国 |
约3600 |
75% |
25% |
中国 |
约43200 |
89% |
11% |
此表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中国城市化开始起步B.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
C.西方侵略延缓了城市化D.东西方城市化差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