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1917年的北京,你不会看到的是 ( )
| A.学校的进步青年热切期盼着下一期的《新青年》 |
| B.北京郊区多了不少浓烟滚滚的工厂 |
| C.一些学堂的孔子画像被涂抹 |
| D.报摊上出现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译本 |
1925 年初,土耳其改革者发动对旧式礼拜帽的批判,引起了社会上的强烈不满,但欧式帽还是在土耳其流行起来。在百姓中最流行的是鸭舌帽,因为在做礼拜时可以把帽舌反过来朝后戴,前额依旧可以贴在地上。这种现象反映了()
| A.现代与传统之间的一种妥协 | B.现代是假,传统是真 |
| C.传统是假,现代是真 | D.百姓被迫戴鸭舌帽并改变信仰 |
有人这样描写甘地:“他有宗教家的胸怀,革命家的魄力,凭着一把盐,几部纺织机……成为顶天立地的‘圣雄’。”这里所说的“凭着一把盐”的背景是()
| A.英国殖民当局制定和颁布食盐专营法 |
| B.英国制造阿姆利则惨案 |
| C.英国殖民当局取缔国大党 |
| D.印度出现盐荒 |
甘地经济思想的中心口号是“回到纺车去”,其实质意义是()
| A.大力发展家庭纺织业 |
| B.反对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 |
| C.恢复以手纺车为中心的行会式工业组织和自给自足的农村公社 |
| D.以手工纺织方式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 |
孙中山病逝后,蔡元培曾作挽联祭奠:“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挽联所肯定的孙中山的主要功绩是()
| A.创建中国同盟会 |
| B.推翻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
| C.组织发动“二次革命” |
| D.积极领导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 |
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
|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
| 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主要 |
| 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 |
| 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铲除封建土地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