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春耕夏耘,秋获冬藏,……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脆弱性 D.连续性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是中国史上重大事件的示意图,其排序符合历史发展进程时序的是

A.②③④① B.③④②① C.③②①④ D.③②④①

“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个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提出该观点最有可能是

A.林则徐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上(明太祖)曰:“昔汉武帝用东郭咸阳、孔仅之徒为聚敛之臣,剥民取利,海内苦之。宋神宗用王安石理财,小人进竞,天下骚然,此可为戒。”明太祖

A.肯定王安石变法,认为王安石为下层民众进入仕途提供了机会
B.否定王安石变法,认为历代变法都是对民众的盘剥,并不可取
C.否定王安石变法,认为君臣不能以变法为名行敛财之实而苦天下
D.肯定王安石变法,认为孔仅等人是为君聚敛而王安石是为国理财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需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其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伐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这段话反映的基本思想是

A.以民为本,与民休息 B.以农为本,重农抑商
C.以民为本,兼听纳谏 D.以农为本,精兵简政

北魏孝文帝下诏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为此,他决定

A.将无主荒地分给农民 B.采取重文轻武政策
C.实行移风易俗的政策 D.南下并定都于洛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