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公民帕帕迪是一个目不识丁的人,他通过抽签到来法庭,参加审判苏格拉底。尽管许多问题听不懂,但最后举手投票时,帕帕迪投苏格拉底有罪!”(《苏格拉底之死》)以上描述不能说明的是
| A.雅典民主制度较大限度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 |
| B.雅典民主创造了抽签制、投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 |
| C.雅典民主使雅典人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
| D.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或误用。 |
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7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
|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 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 |
|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 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
下面是1991—1993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表(单位:100亿美元)对其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1991 |
1992 |
1993 |
|||||||
| 出口 |
进口 |
出口 |
进口 |
出口 |
进口 |
||||
| 世界 |
353 |
355 |
376 |
378 |
375 |
370 |
|||
| 发达国家 |
250 |
259 |
265 |
270 |
256 |
253![]() |
|||
| 71% |
73% |
70% |
71% |
68% |
68% |
||||
| 发展中国家 |
103 |
96 |
111 |
108 |
119 |
117 |
|||
| 29% |
27% |
30% |
29% |
32% |
32%
|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吹起一股温和之风,国家间建立“伙伴关系”的新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被“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这种变化从根本上
| A.反映出国家间意识形态的对立消失 | B.表明合作比对抗更有利于各国利益的实现 |
| C.表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 D.体现了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各国利益趋同化 |
在国际外交舞台上,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以超凡的气度、过人的智慧,维护了国家主权,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具体体现在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②倡导“求同存异”,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③“一国两制”的设想和实施,开创了国际先例④“小球推动大球”的外交艺术,在国际社会传为佳话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的发展不可避免导致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20世纪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材料表明当时国际格局的主要特点是
| 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 B.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
| C.日本崛起,成为政治大国 | D.欧共体建立,欧洲重新成为世界的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