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为实现产业结构调整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B.发展非农产业和乡镇企业 |
C.农村实现产权分开,自负盈亏 | D.彻底免除农业税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对这里的“模仿”表述正确的是
A.从根本上调整了生产关系 |
B.完全照搬了苏联的经济发展手段 |
C.缓解了当时的经济危机 |
D.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兼顾了社会各阶层 |
下列对下图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第①段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葡萄牙 |
B.第②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美国等国 |
C.第③段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是英国 |
D.第④段说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 |
“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为最入时,流风所被,几及全国。宝贵之家,莫不尤而效之,其人辄顾影自怜,私心窃喜,贫贱者亦步趋恐后。”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对外开放 | B.思想解放 |
C.文明碰撞 | D.政府提倡 |
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比例与国情及经济政策休戚相关,下列有关下表中的工农业发展状况的评述正确的一项是
《1952~1956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统计表》
项目 时间 |
粮食 |
棉花 |
钢 |
煤 |
原油 |
1952年 |
163亿吨 |
1304万吨 |
135万吨 |
66亿吨 |
44万吨 |
1956年 |
192亿吨 |
1445万吨 |
447万吨 |
110亿吨 |
116万吨 |
A.农业、重工业与轻工业之间比例适当
B.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C.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一五计划的完成
D.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清末状元张謇说:“马关约成,国势日蹙,私忧窃叹,以为政府不足责,非人民有知识,必不足以自强。知识之本,基于教育。然非先兴实业,则教育无以资措手。”这反映了张謇的核心主张是
A.教育救国 | B.实业救国 |
C.变法图强 | D.罪责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