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散文可记叙,可说明,可议论,可抒情,然而这几种方式经常交替出现,杂处于一起。 |
B.这些文明成就积淀在文化中,又通过教育传授给新一代,从而使新一代获得比前一代更高的新的起点。 |
C.一个人的个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由于他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 |
D.所谓综合,就是把部分结合成整体,它不只是各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再现事物各部分或方面的本质联系。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A.《红楼梦》的任何篇章,都能使人流连忘返,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创造了各种各样引人人胜的艺术境界。 |
B.宁老师针对班上同学水平参差、良莠不齐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分类指导,同学们的成绩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
C.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不时夹着数种语言文字,使得外语不过关、文史知识贫乏的学生不知所云。 |
D.他愤愤地大谈社会如何腐败,大谈如何惩治腐败,暗地里却大肆受贿,这种做法和叶公好龙没有两样。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A.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地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了。 |
B.随着世贸大楼的轰然倒塌,阿富汗的字典里从此没有了“安居乐业”,取而代之的是“流离失所”。 |
C.季节自有更替规律,它总是春、夏、秋、冬,循序渐进,循环往复,因此,世界有了更多精彩。 |
D.写事件,不写其来龙去脉,只取其涉笔成趣的地方加以渲染,片言只语,含蓄浓缩,也是一种风格。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A.某些年届五旬的女演员,偏要去演少女角色,毕竟已是昨日黄花,那形容、那表情,无不使人毛孔痉挛,以致于汗不敢出、气不敢喘。 |
B.经过李老师一遍遍耐心地启发,他终于茅塞顿开、幡然悔悟,找到了正确的解题思路,刚才苦思冥想几个小时的问题迎刃而解。 |
C.发展学生的智力,必须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因为二者是休戚相关、密切相连的。 |
D.庄子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极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为文得心应手,意到笔随,随处可见穷形尽相的描写。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A.人类的一切语言是如此的贫乏、如此的苍白!处心积虑、搜索枯肠写出来的歌颂之辞在这未加雕饰的自然美景面前显得如此的无味! |
B.对于帝国主义日益加紧的经济、文化侵略,腐朽的清政府不但未加抵抗,反而开门揖盗,助纣为虐,使广大人民遭受涂炭的命运。 |
C.在《群英会蒋干中计》中,作者运用生动细致的动作、神态描写,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胸无城府却又自作聪明、十分迂腐可笑的蒋干形象。 |
D.我家的附近新开了一间大型连锁店,货架上各种日用品琳琅满目,济济一堂,既品类齐全,又货美价廉,很受顾客欢迎。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A.孔某竟然义无反顾地抛下家中的母亲、妻子还有尚处幼年的儿女,远走他乡,和情人开了一间小食店。 |
B.有德之人不以权谋私,不贪污受贿,虽然清贫,但活得坦荡,没有水落石出之虑,也没有半夜敲门之惊。 |
C.有了水库,雨天可以蓄水,旱天可以灌溉,可说是有备无患,所以各地纷纷出现了大造水库的热潮。 |
D.炙手可热的名校遭到冷遇,“天之骄子”受到社会指责,人们不禁要问:“大学生到底怎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