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5月,在新中国即将诞生的曙光里,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宣告成立。从此,民族区域自治——一个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模式”开始在中华大地实践。60年来,我国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艰苦奋斗、矢志有为,实现了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巨大发展和深刻变革,以坚定的足迹,走向充满希望的明天……
(1)从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的角度分析,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为何出现深刻变革?
(2)请你简要说明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的优越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16是2007年至2009年1月CPI 、PPI走势图。图17是2008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图表。
图16注: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值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速时,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PPI又称作生产者物价指数,生产者物价指数主要的目的是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的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形
图17注:2008年全国国内总值(GDP)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低于2007年13%的增长速度。
材料二:2008年我国政府的 经济政策发生了如下变化:
时间 |
经济政策 |
2008年上半年 |
货币政策由“稳中适度从紧”转向“从紧”;财政政策继续保持“稳健”,但在调控方向上更加注重“促进结构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 |
2008年7月 |
提出“一保一控”,“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通货膨胀”作为首要目标。 |
2008年11月以后 |
“扩大内需保增长”,推出了四万亿元的经济刺激方案;财政政策由稳健的财政政策转为积极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由从紧的货币政策变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
(3)简要分析我国经济政策和宏观调控目标适时调整变化的唯物辩证法依据。
材料三:200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十年前应对亚洲金融危机行之有效的积极财政政策,在应对国际金融海啸中再次登台。然而,最大的不同的是,改善民生扩大消费成为经济发展新思路。让老百姓更多地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这种分享,会为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充沛的、不竭的动力。
材料:关于改革开放的性质,党的十七大也说得很清楚,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也就是说,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决不是要改掉社会主义制度。——胡锦涛
运用实践的观点分析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工业文明的扩展极大丰富了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但也使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新的问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四 环境问题从现象看,是由于工业高度发展造成的,但实质上,在于对待自然的态度以及由此支配的发展模式。随着工业文明的诞生、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政府和主宰自然的认识成为西方社会的主流意识。认为地球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毫无制地开放资源,无所顾忌地排放废弃物,在工业化过程迅猛推进的同时,人类却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人们反思对待自然的态度,认识到这一切是“人类反叛自然界”的结果,要积极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重视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结合材料,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谈谈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应得到哪些启示?
材料一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4月就国内经济形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刺激下,一季度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积极的变化,比预料的要好。与此相对应的是一系列相对健康的经济数据的公布,显示出市场回暖的信号。
材料二 2009年3月份人民币贷款继续保持高增态势且新增贷款再次创出天量。3月份当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1.89万亿元,同比多增1.61万亿元,加上前两个月新增贷款量,一季度人民币新增贷款已达4.58万亿元,超过往年全年新增贷款金额,为历年所罕见。
2008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54,219.62亿元呈现明显的“前高后低”走势,特别是第四季度以来连续负增长,并且跌幅逐月增大,10月份同比下降0.5%,11月份同比下降11%,12月份同比下降11.9%。2009年3月份,全国税收收入持续负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降幅达2.1%,完成了4200亿元。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估计,2008年世界经济增速为3.7%,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1.4%,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6.6%。中国9%的增长率,依然是一枝独秀。3月1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9年世界经济将下降0.5%—1.5%,其中发达国家下降3%—3.5%。2009年我国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657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1%,比上年同期回落4.5个百分点。
简要说明以上材料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道理。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二 “和合”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它是中国古老先哲们在对天地自然界、人类社会作大量观察和探索的的过程中产生的。“和”指和谐、和平;“合”指融合、合作。“天人合一”讲人与自然的和谐,“已所不欲,勿失于人”讲人与人、国与国的和谐,“吾日三省吾身”讲人与自身的和谐。从孔子的“和而不同”到“求同存异”再到“和谐社会”,中国人一直是“和合”文化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材料三 “樊迟问仁,字曰:爱人”(《论语·颜渊》)
子曰:“其为人也孝弟(通“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有之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论语·学而》)君子务本就是要懂得孝敬父母,敬爱兄长。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爱的人是不可能爱他人、爱社会的。所以仁爱之心必须从爱亲人开始培养,这就是要做人的根本道理。
子曰: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即“仁”不仅要做到在家孝顺父母,亲爱兄弟,而且出门在外,还要能尊敬长辈,说话做事谨慎,对朋友讲信用;并要博爱大众和亲近有仁德的人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论语·雍也》)所谓“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就是能为人民大众谋福利,能为他们带来实际的利益和好处。这是连古代圣贤尧舜二帝也难以做到的,所以是只能无限趋近,而不能完全达到的。
(2) 结合材料二,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谈谈“和合”文化给我们的哲学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