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河套地区(毛乌素沙地)汉朝时水草肥美,但现在已面目全非。这说明( )
| A.荒漠化完全是由战争、饥荒等人为原因造成的 |
| B.荒漠化问题发生在工业文明时期,古代没有出现过 |
| C.人为破坏植被,导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是荒漠化发生的主要原因 |
| D.荒漠化完全是在地质时期形成的,跟人类无关 |
读我国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回答下题。
关于示意图中A和B两种气体说法正确的是()
| A.应采取措施控制A气体排放,严格实行回收处理制度 |
| B.对于B气体可以大量排放,部分回收即可 |
| C.A气体是该过程中排放出的温室气体 |
| D.A和B两种气体产生的问题都属于生态破坏问题 |
这种生产模式与单纯输出煤炭相比,不正确的是()
| A.能大量增加就业机会 | B.极大地减小运输压力 |
| C.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 D.产业结构仍旧单一化 |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下题。
下列描述与图示地区相符的是( )
| A.六月暑天犹着棉,终年多半是寒天 |
| B.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
| C.绿遍山原自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
| D.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
历史时期以来,该地大部分聚落逐步向地势较高的地区转移,其主要原因是()
| A.洪水泛滥 | B.坡地开发 |
| C.交通线增多 | D.荒漠化范围扩大 |
读1996--2006年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及原煤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变化图,完成下题。
针对图中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的变化趋势,应采取的对策是( )
①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②减少石油战略储备,降低对外依赖性
③加强国际合作④积极开发新能源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2000年以后图中两条折线的变化出现差异,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 A.煤炭出口量增加 | B.原煤价格高导致消费量减少 |
| C.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 D.煤炭利用率提高 |
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回答下题。
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是()
| A.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 B.煤炭、天然气和水电 |
| C.天然气、石油和水电 | D.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
为了降低运输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坑口电站”适用于()
| A.①输送线路 | B.②输送线路 |
| C.③输送线路 | D.三条线路均可 |
位于长江中上游的某茶场,茶园面积600亩,每年4月、7月、ll月要锄草三次,久而久之,茶园“消瘦”了,同时,锄草需要大量劳动力,困惑之际,茶场主人想到“羊喜吃嫩草,却不吃嫩茶”,于是把羊引进茶园,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又保持了水土,肥沃了茶园,可谓一举多得。据此完成下题。根据长江流域地理特征可以推知.三次锄草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 A.4月、5月 | B.4月 |
| C.6月、7月 | D.11月 |
茶园“消瘦”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分解者 | B.缺少枯枝落叶 |
| C.土壤中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 | D.表层土壤被大量冲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