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读过你写的每一本书。”母亲拉开一个书橱说:“你看,你写的书,一本也不少,都在这里。”我一看,不禁一惊:这大概是全世界收藏我的著作最完整的地方了。 |
B.山路崎岖,很不好走,可我不相信自己还走不过这个背着三十多斤东西的山村女孩子(她才只有十四岁)。 |
C.轰轰烈烈的“彩屏旋风”尚未停歇,围绕摄像手机市场展开的新一轮“中洋大战”又已是 “山雨欲来风满楼。” |
D.是如此秀美的自然风光孕育了馥郁的人文资源?还是如此绵长的文脉书香守护了这里的山山水水?其实,这两者本来就是一体,只有两者的融合——“天人合一”才是世界上最美的风景。 |
选出划线词注释不准确的一项()
A.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餐:吃 |
B.只合把清浊分辨 只合:只应该 |
C.人拥的我前合后偃偃:昏迷 |
D.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葫芦:糊涂愆:罪过 |
对划线词语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
①怎不将天地也生(产生)埋怨 ②不提防遭刑宪(刑法、刑事)
③错勘(分辨、判断)贤愚枉(徒然)作天 ④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自己)
⑤我窦娥向哥哥行(这里、那里)有句言 ⑥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烧)些纸钱
⑦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推荐) ⑧官吏每(每每、常常)无心正法
⑨断送(丧失、毁灭)出古陌荒阡 ⑩兀的(这,与“兀那”意同)不是我媳妇儿
A.①③⑤⑦ | B.②④⑥⑧ | C.②③⑤⑥ | D.⑦⑧⑨⑩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威自小志向远大,砥励名节,品格高尚。他在辞父归家时,问明所赐绢的来路后,方肯接受。途中又亲自放驴,料理生活,从无靡费之举。这使他日后得到很高的声誉。 |
B.胡威之父胡质身居高位却能恪守清廉。胡威辞别回家时,他仅取绢一匹送作路资。在儿子询问时坦然地表明,此绢为正当所得,并非不义之财。从而赢得了儿子的敬佩。 |
C.胡质帐下都督善于逢迎。为博得胡质的好感,他在胡威归家途中曲意巴结,并辗转地让胡质知道此事。岂料弄巧成拙,胡质了解真相后对他严加处罚,并免去他的官职。 |
D.晋武帝十分赞赏胡质。他问到胡氏父子的高下,胡威说“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认为自已远远不如。这既说明了胡质品格高尚,又反映了胡威尊崇父亲的心情。 |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其父子清慎如此”的一组是:()
①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②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
③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④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
⑤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⑥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
A.①②④ | B.①⑤⑥ | C.②③⑤ | D.③④⑥ |
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毕,复随旅进道——吃完饭以后,又跟随旅伴上路。 |
B.先其将归,请假还家——早就要带他回去,于是请假回家。 |
C.阴资装,百余里要之——暗中准备盘缠;在百余里外的路上迎候他。 |
D.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于是拿出先前给自己的绢答谢他,并把他打发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