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
我们应怎样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战略任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投资咨询网于2008年9月6日发布的《2008-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基地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指出,文化产业是指为提升人类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的品质而提供的一切可以进行商品交易的生产与服务。十六大以来,在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积极引导和文化体制改革的大力推动下,中国文化产业已经由探索、起步、培育的初级阶段,开始步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1)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材料二 2008年11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的文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章强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
(2)加强和改善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是如何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
材料三 2008年12月9日,中国青年报《民族文化产业在新时代腾飞》一文报道:广西阳朔的山水实景剧《印象·刘三姐》,选择夜晚,将人与自然巧妙结合,借用桂林的山水,把演出放在真正的山水间,而不是剧场里面。大量调查表明,游客对这个演出的满意度达到了90%以上。在桂林阳朔迄今为止已上演了5年零5个月,累计观众达260多万人次,票房收入5.2亿多元。《印象·刘三姐》带动其他项目升值,夜间,沿江5个村庄的农民划着小船来演出,这些农民白天是渔民,晚上就成了演员。在演出地周边,有的农民每月出租望远镜的收入就达上千元。
(3)结合材料分析《印象·刘三姐》成功的哲学启示。
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尤其他画的奔马,驰誉世界,几乎成了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有人据此认为,借鉴和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就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文化作品。
请你简要评析这一观点。
2009年3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日本访问时,专门会见了日本11家孔子学院和6所孔子课堂负责人和所在学校的代表,并代表国家汉办(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宣布为有兴趣到中国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日本学生提供一定数额的暑期奖学金。李长春殷切希望中日有关各方共同促进孔子学院和课堂的发展,为促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深化民间交流作出更大贡献。
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2009年5月27日,记者从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悉:中国已启动“端午节”申报世界非遗程序,本次申报的遗产名称为“中国端午节”,由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及湖南汩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四部分内容组成。申报材料由三省联合“打包”,由湖北省代表中国向联合国递交申报表。
(1)简要谈谈你对文化遗产的认识。
(2)为使不同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免遭破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请你列举我国被列入名录的4处文化和自然遗产。
2009年4月13日,为期四天的南京下关妈祖庙会开幕。成千上万的南京人和来自台湾、莆田、潮州等地的商客拥到下关天妃宫祭祀妈祖,热闹非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了解,下关妈祖庙会已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而南京100多个与妈祖庙会有着同样悠久历史的民间庙会却面临着消亡的危机。
材料二 相关人士认为,民间自发形成的庙会,作为一种传统习俗,其实就是物资交流会。如今商业发达,庙会的经济功能微乎其微。从这个意义上讲,庙会的消亡是必然的,也不值得可惜。
材料三 也有专家指出,传统民间庙会是“文化”与“物质交流”的结合。虽然商业繁荣使庙会的物质交流功能削弱殆尽,但乡土习俗、文化内涵依旧传承不息。他认为,作为非物质的民间民俗文化,民间庙会应该得到继承和发展。只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并加以创新和引导,就会大为改观。
(1)传统习俗失去了经济功能,消亡是必然的。请简要分析这一观点。
(2)请简要谈谈如何使传统民间庙会得到继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