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08莱芜期末)电视连续剧《大染坊》讲述了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的创业历程,描写了中国民族工业在20世纪初的艰难发展历程,从中展示了一代中国人经济强国之梦的诞生与毁灭。由此我们得出的认识是   ①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②一战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③“实业救国”的主张在当时具有爱国的进步意义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工业无法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中国近代史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1/3,1932年上升到50%左右;1932年约有1700名美国工程师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西方国家大萧条是苏联实现工业化的先决条件
B.苏联30年代初的工业化依赖于西方大国的支持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加速了苏联的工业化建设
D.学习西方技术是苏联实现工业化的有效途径

1922年年底,列宁说:“我们在集体农场上做了很多愚蠢的事,集体农场不是今日之决策。”而后来斯大林却大张旗鼓开展农业集体化,建立集体农场。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新经济政策已完成它的历史使命
B.苏联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C.斯大林修正了列宁不务实的政策
D.苏联开展工业化建设迫切需要资金

列宁在《论黄金在目前和在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的作用》一文中指出:人类实现了共产主义后,黄金就失去了意义,只能用来修建一些公共厕所。苏俄(联)在以下哪一时期对黄金的认识与之相同(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B.新经济政策时期
C.农业集体化时期 D.工业化建设时期

不同的经济模式折射出不同经济学派的经济学说。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始终存在着两大相互对立的经济学说——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他们( )

A.看似相互矛盾但目的一致
B.对国家干预经济看法一致
C.对市场调节作用看法一致
D.都始终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更有甚者还将总统告上法庭,1935年5 月,美国最高法院判决认为 “非常形势并未创立或扩大宪法权力。……总统制定行业法规的权力是违宪的。”部分新政措施被取消。下列措施中最有可能作为抨击理由的是( )

A.兴建田纳西水利工程 B.颁布《紧急银行法》
C.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案 D.销毁过剩农产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