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我国的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洪灾。回答(1)~(2)题。
(1)我国淮河流域发生洪灾的主要原因是:
A.台风的影响 B.副高位置比正常年份偏南
C.副高位置比正常年份偏北 D.北方冷空气势力强大
(2)我国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A.地域辽阔 B.地形复杂 C.夏季风强弱变化 D.全球气候变暖
如图为某市城镇化进程中市区人口与用地变化(相对上一年)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998—2007年间,该市
| A.城镇化水平增速最慢 | B.城市总面积逐年增长 |
| C.农业人口逐年增长 | D.建成区与市区人口变化趋势相反 |
该市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
| A.城市人口过快增长 | B.交通拥堵日益加重 |
| C.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 D.环境污染逐步加剧 |
将下列事物的代号,根据其内在因果联系,填入下面的方框中。
(每空2分,共16分)
| A.地球处在比较稳定的宇宙环境之中 |
| B.日地距离适中 |
| C.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
| D.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不太大 |
E.适宜的温度
F.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G.体积和质量适中
H.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
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P波传播速度慢于S波 |
| B.P波和S波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
| C.P波和S波传播速度在莫霍界面明显变慢 |
| D.P波只能通过固体,而S波则能通过固、液、气三态物质 |
在地球内部圈层中,莫霍界面划分开的两圈层是 ()
A.岩石圈和地幔 B.地壳和地幔
C.地幔和地核 D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
| A.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 |
| B.地震发生时的地面变化 |
| C.由地震波的速度变化而形成的不连续界面 |
| D.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得的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