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上海、广东、重庆三地选出的朱雪芹、胡小燕和黑新雯等三位农民工代表,成为了中外媒体聚焦的“热点人物”。农民工从当选地方人大代表到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 A.有利于国家制定的法律和政策表达农民工的利益诉求 |
| B.说明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正不断向高层次推进 |
| C.有利于农民工直接参与国家社会事务的管理 |
| D.说明农民工恢复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地位 |
2010年10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对车船税法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会后公布了草案内容,向社会征求意见,收到了近10万条意见。材料体现了
| A.全国人大具有最高决定权 |
| B.我国公民民主意识不断增强 |
| C.公民依法直接参与民主决策 |
| D.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改革开放后,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空前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接班人。这表明()
| A.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
| B.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不同,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的要求也不同 |
| C.改革开放前,我国不重视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 |
| D.改革开放后,文化的作用才显得重要 |
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
| A.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 B.对社会发展具有引导和制约作用 |
| C.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 D.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 |
我国西北地区有丰富的人文、经济资源在历史上经济贸易曾经十分繁荣,茫茫草原、巍巍高山对民族性格和当地文化的影响巨大,大部分西北民歌粗犷高亢,自由奔放,极富阳刚之气。西北地理环境与西北民歌风格之间的关系说明()
| A.地理环境影响民族文化气质 | B.地理环境决定民族文化气质 |
| C.地理环境与民族文化之间没有特殊联系 | D.地理环境与民族文化之间的联系具有稳定性 |
文化大师张岱年指出:“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民族的自信心与自尊心,而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其思想基础,即对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可见()
|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滞后性 |
| C.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 D.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