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霸《孟子公孙丑下》
(1)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有大作为的君主,对于贤才不能采用召见之礼。
B如果有事情商量,应屈尊亲自去拜访请教。
C君主要尊尚道德和乐行仁政,否则就不足和他有所作为。
D桓公对于管仲,先向他学习,然后做了他的臣子,于是不大费力而称霸诸侯。
(2)孟子主张君主“欲有谋焉,则就之”,请简要分析孟子的思想。
答: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县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甚,然素闻瑞名,为敛戚去。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明穆宗隆庆)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视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戚,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殊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下令飚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逐政督南京粮储。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zhí),欲先发,给事中钟字淳复怂恿,寰上再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尉留不允。十五年,卒官。赠太子太保,简忠介。
(取材自《明史·海瑞传》)
【注释】①脱粟:糙米饭。②飚发凌厉:气势猛然。
下列词语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时世宗享国日久享国:宴享
B.者多自免去墨:贪污,不廉洁
C.肉二斤矣市:买
D.懋卿甚恚:气愤

下列句子全部直接表现海瑞正直刚毅、敢作敢为的一组是 ( )
①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 ②廷臣无敢言时敢者,瑞独上疏
③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④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
⑤为摧豪强,抚穷弱 ⑥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②⑤⑥ D.①②④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海瑞迁淳安知县时,为政清廉,洁身自爱,平时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自足。听说他为老母亲祝寿,才买了二斤肉。
B.明世宗在位久了,不理政务而斋戒修道。无人敢言,海瑞独自上疏。皇帝读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下令左右把他逮起来。
C.海瑞推行政令气势过于猛烈,有些奸民乘机告状,世家大姓有被诬受冤的。朝中多名官员上书陈述他的罪状,皇帝还是用嘉奖的语言下诏书鼓励海瑞。
D.海瑞再次上任后,仍然刚正果敢,提学御史房寰害怕被检举揭发,恶人先告状,上疏诽谤海瑞。海瑞也多次上疏请求退休,皇帝这才同意。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
(2)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欲先发,给事中钟字淳复怂恿,寰上再疏丑诋。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10分)
用斜线(/)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六处)(6分)
自仲尼之亡,六经之道,遂散而不可解。盖其患在于责其义之太深,而求其法之太切。夫六经之道,惟 其 近 于 人 情 是 以 久 传 而 不 废 而 世 之 迂 学 乃 皆 曲 为 之 说 虽 其 义 之 不 至 于 此 者 必 强 牵 合 以 为 如 此 故 其 论 委 曲 而 莫 通 也
文中所提到的“六经”是指“诗、书、礼、乐、”六部经书。(2分)
用自己的话概括苏轼认为“六经之道,遂散而不可解”的原因。(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
韩愈
公讳丹,字文明,姓韦氏。公之父政,卒雒县丞,赠虢州刺史。公既孤,以甥孙从太师鲁公真卿学,太师爱之。举明经第,选授峡州远安令。顺宗嗣位,诏拜谏议大夫。
刘辟反,围梓州,诏以公为东川节度使、御史大夫。公行至汉中,上疏言:“梓州在围间,守方尽力,不可易将。”征还入议蜀事。刘辟去梓州,因以东川节度使让高崇文,拜晋、慈、隰等州观察防御使。将行,上言:“臣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上以为忠。
一岁,拜洪州刺史、江南西道观察使。公既至,则计口受俸钱,委其余于官。罢八州无事之食者,以聚其财。始教人为瓦屋,取材于山,召陶工教人陶,聚材瓦于场,度其费以为估,不取赢利。凡取材瓦于官,业定而受其偿,从令者免其赋之半;逃未复者,官与为之;贫不能者畀之财,栽食与浆,亲往劝之。为瓦屋万三千七百,为重屋四千七百,民无火忧,暑湿则乘其高。明年,筑堤捍江,长十二里,疏为斗门,以走潦水。公去位之明年,江水平堤,老幼泣而思曰:“无此堤,吾尸其流入海矣!”灌陂塘五百九十八,得田万二千顷。凡为民去害兴利若嗜欲。
卒有违令当死者,公不果于诛,杖而遣之去。上书告公所为不法若干条,朝廷方勇于治,且以为公名才能巨,治功闻天下,不辨则受垢,诏罢官留江西待辨。使未至,月余,公以疾薨。使至,辨凡卒所告事若干条,皆无丝毫实。诏笞卒百,流岭南。公能益明。(选自《韩愈文集》,有删改)
注:①高崇文:唐代大将,刘辟反,统兵往讨,平定叛乱。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举明经第第: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
B.因以东川节度使让高崇文让:移让
C.为重屋四千七百重:重要
D.不辨则受垢垢:污秽,耻辱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韦丹“治功”的一组是(3分)
①征还入议蜀事②罢八州无事之食者
③为瓦屋万三千七百④筑堤捍江
⑤得田万二千顷⑥凡为民去害兴利若嗜欲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辟造反围困梓州,韦公被任命为东川节度使、御史大夫管理梓州,他认为此时梓州正处在包围之下,尽力守卫都很困难了,实在不容易担任那里的将领,就回绝了。
B.韦公被任命为晋、慈、隰等州观察防御使,将要上任,给皇帝上书说这三州都不是要害的地方,不如让它们归属河东,皇帝认为他很忠心。
C.韦公担任洪州刺史、江南西道观察使后教导人们建瓦屋,从山上取得材料,召集陶工教给人们制作陶瓦的方法,并在集市上供应建屋的原料,不获取利润。
D.一名受到韦公惩罚的士卒诬告韦公违法,韦公因此被朝廷免职,但事后朝廷派人来调查,发现士卒是诬告,而这件事使韦公的才能更加显现出来了。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公既孤,以甥孙从太师鲁公真卿学,太师爱之。(3分)
(2)无此堤,吾尸其流入海矣!(3分)
(3)卒有违令当死者,公不果于诛,杖而遣之去。(4分)

加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白仁甫《秋夜梧桐雨》剧,沉雄悲壮,为元曲冠冕。然 所 作 《天 籁 词》 粗 浅 之 甚 不 足 为 稼 轩 奴 隶 岂 创 者 易 工 而 因 者 难 巧 欤抑 人 各 有 能 有 不 能 也 读 者 观 欧 秦 之 诗 远 不 如 词 足 透 此 中 消 息
(选自王国维《人间词话》)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文段中“稼轩”指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
根据文意,写出“同一作家不同文体的作品有高下之分”的原因。(用自己的话回答)

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韩擒字子通,河南东垣人也,后家新安。少慷慨,以胆略见称,容貌魁岸,有雄杰之表。性又好书,经史百家皆略知大旨。周太祖见而异之,令与诸子游集。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袭爵新义郡公。武帝伐齐,齐将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进平范阳,拜永州刺史。陈人逼光州,擒以行军总管击破之。高祖作相,迁和州刺史。陈将频寇江北,前后入界。擒屡挫其锋,陈人夺气。开皇初,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以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于是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及大举伐陈,以擒为先锋。擒率五百人宵济,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进攻姑熟,半日而拔,次于新林。江南父老素闻其威信,来谒军门,昼夜不绝。陈人大骇,其将相继降之。晋王广上状,高祖闻而大悦,宴赐群臣。陈叔宝遣领军蔡征守朱雀航,闻擒将至,众惧而溃。符蛮奴为贺若弼所败,弃军降于擒。擒以精骑五百,直入朱雀门。陈人欲战,蛮奴撝之曰〔注〕:“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时贺若弼亦有功。乃下诏于晋王曰:“此二公者,深谋大略,东南逋寇,朕本委之,静地恤民,悉如朕意。九州不一,已数百年,以名臣之功,成太平之业,天下盛事,何用过此!闻以欣然,实深庆快。平定江表,二人之力也。”赐物万段。先是,江东有歌谣曰:“黄斑青骏马,发自寿阳涘,来时冬气末,去日春风始。”皆不知所谓。擒本名虎,平陈之际,又乘青骏马,往反时节与歌相应,至是方悟。其后突厥来朝,上谓之曰:“汝闻江南有陈国天子乎?”对曰:“闻之。”上命左右引突厥诣擒前,曰:“此是执得陈国天子者。”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俄征还京,上宴之内殿,恩礼殊厚。无何因寝疾,数日竟卒,时年五十五。
(节选自《隋书·韩擒虎传》)
〔注〕撝(huī):挥手呵斥。
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

A.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稍:稍稍。
B.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说:劝服。
C.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潜:暗中。
D.半日而拔,次于新林次:驻扎。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韩擒战功显赫的一组是( ▲ )
①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②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
③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④来谒军门,昼夜不绝
⑤闻擒将至,众惧而溃⑥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韩擒自小以有胆略知名,容貌魁伟,有豪杰的仪表。周太祖很赏识他,让儿子与他交往。在任职刺史后,屡次击败陈军的侵扰,陈人丧失了锐气。
B.韩擒揣摩高祖有吞并江南的志向,在伐陈时担任先锋。他率领五百人,半日攻下姑熟,陈人大惊,其将领相继投降。高祖闻讯十分喜悦,大宴群臣。
C.韩擒声名令陈军感到恐惧,陈叔宝遣部下镇守朱雀航,但军士逃散。其时贺若弼打败陈将任蛮奴也有军功,高祖在表彰韩擒的同时也表彰了贺若弼。
D.韩擒平陈的经历与此前江东的歌谣相应,当时人们不知歌谣何意,平陈之后才得以明白。韩擒被征召回京后,深受皇上礼遇,但不久却因急病而死。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江南父老素闻其威信,来谒军门,昼夜不绝。
⑵陈人欲战,蛮奴撝之曰:“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
⑶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