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左宗棠
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道光十二年举人,三试礼部不第,遂绝意仕进,究心舆地、兵法。喜为壮语惊众,名在公卿间。尝以诸葛亮自比,人目其狂也。胡林翼称之,谓横览九州,更无才出其右者。咸丰初,广西盗起,张亮基巡抚湖南,礼辟不就。林翼敦劝之,乃出。叙守长沙功,由知县擢同知直隶州。亮基移抚山东,宗棠归隐梓木洞。骆秉章至湖南,复以计劫之出佐军务,倚之如左右手。
宗棠用兵善审机,不常其方略。筹西事,尤以节兵裕饷为本谋。始西征,虑各行省协助饷不时至,请一借贷外国。沈葆桢尼其议,诏曰:“宗棠以西事自任,国家何惜千万金。为拨款五百万,敕自借外国债五百万。”出塞凡二十月,而新疆南北城尽复者,馈运饶给之力也。初议西事,主兴屯田,闻者迂之。及观宗棠奏论关内外旧屯之弊,以谓挂名兵籍,不得更事农,宜画兵农为二,简精壮为兵,散愿弱使屯垦,然后人服其老谋。既入觐,赐紫禁城骑马,使内侍二人扶掖上殿,授军机大臣,兼值译署。国家承平久,武备弛不振,而海外诸国争言富强,虽中国屡平大难,彼犹私议以为脆弱也。及宗棠平帕夏,外国乃稍稍传说之。
宗棠为人多智略,内行甚笃,刚峻自天性。穆宗尝戒其褊衷。始未出,与国籓、林翼交,气陵二人出其上。中兴诸将帅,大率国籓所荐起,虽贵,皆尊事国籓。宗棠独与抗行,不少屈,趣舍时合时不合。国籓以学问自敛抑,议外交常持和节;宗棠锋颖凛凛向敌矣,士论以此益附之。然好自矜伐,故出其门者,成德达材不及国籓之盛。
论曰:“宗棠事功著矣,其志行忠介,亦有过人。廉不言贫,勤不言劳。待将士以诚信相感。善于治民,每克一地,招徠抚绥,众至如归。论者谓宗棠有霸才,而治民则以王道行之,信哉。宗棠初出治军,胡林翼为书告湖南曰:“左公不顾家,请岁筹三百六十金以赡其私。”曾国籓见其所居幕小,为别制二幕贻之,其廉俭若此。初与国籓论事不洽,及闻其薨,乃曰:“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志益远矣。
(《清史稿》)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试礼部不第第:科举考中 |
B.由知县擢同知直隶州擢:提拔 |
C.宗棠锋颖凛凛向敌矣颖:聪明 |
D.及闻其薨薨:去世 |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尝以诸葛亮自比彼犹私议以为脆弱也 |
B.人目其狂也然后人服其老谋 |
C.大率国籓所荐起曾国籓见其所居幕小 |
D.宗棠独与抗行初与国籓论事不洽 |
下列各句都能表现左宗棠善于谋划的一项是( )
①亮基移抚山东,宗棠归隐梓木洞。
②虑各行省协助饷不时至,请一借贷外国。
③新疆南北城尽复者,馈运饶给之力也。
④宜画兵农为二,简精壮为兵,散愿弱使屯垦。
⑤廉不言贫,勤不言劳。
A.①③④ | B.②③⑤ | C.②③④ | D.①③⑤ |
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左宗棠很有才能,但中举后多次考进士都未成功;后因胡林翼游说巡抚湖南的张亮基,才得以走上仕途。 |
B.左宗棠刚开始西征时,担心各行省协助军饷不能按时到达,请求向外国做些借贷,沈葆桢反对这样做,不过皇上下诏同意他向外国借钱五百万。 |
C.当时朝廷各将帅,大多数是曾国藩举荐的,他们也都对他很尊敬。左宗棠是唯一与曾国藩抗衡的,一点也不退让,两人的志趣也完全不同。 |
D.左宗棠功勋卓著,品行也有过人之处,清廉勤政,爱护百姓,每攻克一座城池,都要将俘虏放回家去。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张亮基巡抚湖南,礼辟不就。(3分)
译文:
(2) 然好自矜伐,故出其门者,成德达材不及国籓之盛。
译文:
(3) 论者谓宗棠有霸才,而治民则以王道行之,信哉。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叶清臣字道卿,苏州长洲人。清臣幼敏异,好学善属文。天圣二年,举进士,知举刘筠奇所对策,擢第二。宋进士以策擢高第,自清臣始。是冬,京师地震,上疏曰:“陛下忧勤庶政,方夏泰宁,而一岁之中,灾变仍见。必有下失民望、上戾天意者,故垂戒以启迪清衷。而陛下泰然不以为异,徒使内侍走四方,治佛事,修道科,非所谓消复之实也。顷范仲淹、余靖以言事被黜,天下之人,龉舌不敢议朝政者,行将二年。愿陛下深自咎责,许延忠直敢言之士,庶几明威降鉴,而善应来集也。”书奏数日,仲淹等皆得近徙。
会诏求直言,清臣复上疏言大臣专政,仁宗嘉纳之。时陕西用兵,上言:“当今将不素蓄,兵不素练,财无久积。小有边警,外无骁将,内无重兵。今羌戎稍却,变诈亡穷,岂宜乘即时之小安,忘前日之大辱?又将泰然自处,则后日视今,犹今之视前也。”
时西师未解,急于经费,中书进拟三司使,清臣初不在选中。帝曰:“叶清臣才可用。”擢为起居舍人、龙图阁学士、权三司使公事。奏编前后诏敕,使吏不能欺,簿帐之丛冗者一切删去。内东门、御厨皆内侍领之,凡所呼索,有司不敢问,乃为合同以检其出入。丁父忧,言者以清臣为知兵,请起守边。及服除,宰相陈执中素不悦之,即除翰林侍读学士,知邠州。徙知永兴军,浚三白渠,溉田逾六千顷。
仁宗御天章阁,召公卿,出手诏问当世急务。清臣闻之,为条对,极论时政阙失。时清臣以河北乏兵食,自汴漕米繇河阴输北道者七十余万;又请发大名库钱,以佐边籴。而安抚使贾昌朝格诏不从,清臣固争,且疏其跋扈不臣。宰相方欲两中之,乃徙昌朝郑州,罢清臣为侍读学士,知河阳。卒,赠左谏议大夫。
清臣天资爽迈,遇事敢行,奏对无所屈。郭承佑妻舒王元偁女,封郡主,给奉;及承佑为殿前副都指挥使,妻以不加封,请增月给,清臣执奏不可。仁宗曰:“承佑管军,妻又诸王女,当优之。”清臣曰:“是终为侥幸。”遂卷其奏置怀中,不行。数上书论天下事,陈九议、十要、五利,皆当世可行者。有文集一百六十卷。
(节选自《宋史》卷二百九十五,列传第五十四)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有下失民望、上戾天意者戾:违反 |
B.清臣执奏不可执:坚持 |
C.而安抚使贾昌朝格诏不从格:抗拒 |
D.即除翰林侍读学士除:解除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顷范仲淹、余靖以言事被黜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B.则后日视今,犹今之视前也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
C.清臣固争,且疏其跋扈不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D.乃为合同以简其出入太子迟之,疑其改悔,乃复请曰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叶清臣“遇事敢行”的一组是()
①书奏数日,仲淹等皆得近徙②清臣复上疏言大臣专政③凡所呼索,有司不敢问④乃为合同以检其出入⑤清臣固争,且疏其跋扈不臣⑥遂卷其奏置怀中,不行
A.①②④ | B.②④⑥ | C.①③⑤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清臣借京城发生地震的事向皇帝进言,派宦官备办佛事、设置道科,不是消除灾祸恢复正常的做法;应当深刻自责,招纳忠直敢言之士。 |
B.仁宗询问公卿当世急需要办的事,叶清臣逐条回答,极力论述时政弊端:河北缺乏军粮,叶清臣漕运米粮,发放大名库钱,因而被宰相贬职。 |
C.叶清臣上疏陈述大臣专政,仁宗赞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针对陕西战事谏言皇帝不能只满足眼前小安,而忘却前日大耻,更不要安然镇定不思进取。 |
D.叶清臣天性豪爽,遇事敢作敢当,奏对不屈从权贵;郭承佑的妻子贵为郡主,因没有加封,请求增加月俸,虽然有皇帝说情,叶清臣仍未执行。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圣二年,举进士,知举刘筠奇所对策,擢第二。
(2)奏编前后诏敕,使吏不能欺,簿帐之丛冗者一切删去。
(3)丁父忧,言者以清臣为知兵,请起守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炀皇帝,讳广,高祖第二子也。上美姿仪,少敏慧,高祖及后于诸子中特所钟爱。上好学,善属文,沉深严重,朝野属望。既而高祖幸上所居第,见乐器弦多断绝,又有尘埃,若不用者,以为不好声妓,善之。上尤自矫饰,当时称为仁孝。尝观猎遇雨,左右进油衣,上曰:“士卒皆沾湿,我独衣此乎!”乃令持去。八年冬,大举伐陈,以上为行军元帅。及陈平,执尚书都令史暨慧,以其邪佞,有害于民,斩之右阙下,以谢三吴。于是封府库,资财无所取,天下称贤。及太子勇废,立上为皇太子。
初,上自以藩王,次不当立,每矫情饰行,以钓虚名,阴有夺宗之计。时高祖雅信文献皇后,而性忌妾媵。皇太子勇内多嬖幸,以此失爱。帝后庭有子,皆不育之,示无私宠,取媚于后。大臣用事者,倾心与交。中使至第,无贵贱,皆曲承颜色,申以厚礼。婢仆往来者,无不称其仁孝。又常私入宫掖,密谋于献后,杨素等因机构扇,遂成废立。
四年七月,高祖崩,上即皇帝位于仁寿宫。
以天下承平日久,士马全盛,慨然慕秦皇、汉武之事,乃盛治宫室,穷极侈靡,召募行人,分使绝域。诸蕃至者,厚加礼赐,有不恭命,以兵击之。课天下富室,益市武马,匹直十余万,富强坐是冻馁者十家而九。帝性多诡谲,所幸之处,不欲人知。每之一所,郡县官人,竞为献食,丰厚者进擢,疏俭者获罪。奸吏侵渔,人不聊生,人饥相食,邑落为墟,上不之恤也。东西游幸,靡有定居,每以供费不给,逆收数年之赋。区宇之内,盗贼蜂起,近臣互相掩蔽,隐贼数不以实对。或有言贼多者,辄大被诘责。各求苟免,上下相蒙,每出师徒,败亡相继。黎庶愤怨,天下土崩,至于就擒,而犹未之寤也。
史臣曰:炀帝爰在弱龄,早有令闻,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著声绩。于是矫情饰貌,遂践峻极之崇基。负其富强之资,思逞无厌之欲。内怀险躁,外示凝简,盛冠服以饰其奸,除谏官以掩其过。《书》日:“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①。”观隋室之存亡,斯言信而有征矣!
(节选自《隋书》,有删减》)
[注释]①逭:逃避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好学,善属文属:写作 | B.杨素等因机构扇构:构成 |
C.逆收数年之赋逆:预先 | D.思逞无厌之欲厌:满足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令持去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B.大臣用事者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
C.上不之恤也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D.除谏官以掩其过敛资财以送其行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炀帝“矫情饰行”的一组是
①乐器弦多断绝,又有尘埃②士卒皆沾湿,我独衣此乎
③大举伐陈,以上为行军元帅 ④帝后庭有子,皆不育之
⑤中使至第,无贵贱,皆曲承颜色,申以厚礼⑥所幸之处,不欲人知
A.①③⑤ | B.①④⑥ | C.②③⑥ | D.②④⑤ |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隋炀帝年少时就深得高祖喜爱。后来高祖到他住处,见到乐器好像很久没有用过,由此认为他不好声妓。 |
B.太子杨勇因宠爱妃妾而失宠,杨广为显示自己不宠爱妃妾,就对妃妾生的孩子不管不问,以此讨好皇后。 |
C.隋炀帝性情诡谲,因此,他每到一处,当地官员都会争着供奉美食讨好他,而隋炀帝也会视进奉多少予以奖惩。 |
D.隋炀帝为满足个人私欲而不顾百姓死活,他的覆灭正好验证了“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这句话。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矫情饰行,以钓虚名,阴有夺宗之计。
(2)课天下富室,益市武马,匹直十余万,富强坐是冻馁者十家而九。
(3)黎庶愤怨,天下土崩,至于就擒,而犹未之寤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马孟祯,字泰符,桐城人。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分宜知县。将内召,以征赋不及四分,为户部尚书赵世卿所劾,诏镌二秩①。甫三日,而民逋悉完,邹元标、万国钦辈亟称之。续授御史。文选郎王永光、仪制郎张嗣诚、都给事中姚文蔚、陈治则,以附政府②擢京卿,南京右都御史沈子木年几八十未谢政,孟祯并疏论之。
大学士李廷机被劾奏辨,言入仕以,初无大谬。孟祯驳之曰:“廷机在礼部昵邪妄司官彭遵古,而聂云翰建言忤时(时,人名),则抑之至死。秉政未几,姜士昌、宋焘、郑振先皆得罪。姚文蔚等滥授京堂③,陈用宾等屡拟宽旨。犹不谓之谬哉?”王锡爵辞召,密疏痛诋言者。孟祯及南京给事中段然并上疏极论。寻陈佥商④之害,发工部郎陈民志、范钫黩货罪。又陈通壅蔽、录直臣、决用舍、恤民穷、急边饷五事。请召用邹元标,放廷机还田里。皆不报。
三十九年夏,怡神殿灾。孟祯言:“二十年,郊庙、朝讲、召对、面议俱废,通下情者惟章奏。而疏入旨出悉由内侍,其彻御览与果出圣意否,不得而知,此朝政可虑也。臣子分流别户,入主出奴,爱憎由心,雌黄信口,流言蜚语,腾入禁庭,此士习可虑也。畿辅、山东、山西、河南,比岁旱饥。民间卖女鬻儿,食妻啖子,铤而走险,急何能择。一呼四应,则小盗合群,将为豪杰之藉,此民情可虑也。”帝亦不省。
吏部侍郎萧云举佐京察,有所庇,孟祯首疏攻之。论者日众、云举引击。山海参将李获阳忤税监,下狱死,孟祯为讼冤,因请贷卞孔时等在狱者,且言:“楚宗一狱,死者已多,今被锢高墙者,谁非高皇帝子孙,乃令至是。”皆弗听。四十二年冬,考选科道,中书舍人张光房、知县赵运昌,以言论忤时,抑不得与。孟祯不平,具疏论之。是时三党势张,忌孟祯谠直,出为广东副使。移疾不赴。天启初,起南京光禄少卿,召改太仆。以忧归。魏忠贤得志,为御史王业浩所论,遂削籍。崇祯初,复官。
孟祯少贫。既通显,家无赢资。惟衔赵世卿抑己,既入台即疏劾世卿,人以为隘。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十八》)
[注]①镌二秩:指降二等职。②政府:指宰相府。③京堂:明清时称各衙门长官为京堂。④佥商:令商人办内府器物,佥名以进,谓之佥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工部郎陈民忠、范钫黩货罪发:揭发 |
B.皆不报报:答复 |
C.因请贷卞孔时贷:宽恕 |
D.以忧归忧:忧虑 |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以附政府擢京卿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B则抑之至死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孟帧为讼冤既自以心为形役
D乃今至是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下列句子全都能表现马孟祯“谠直”的一项是
①以征赋不及四分,为户部尚书赵世卿所劾
②请召用邹元标,放廷机还田里
③吏部侍郎萧云举佐京察,有所庇,孟祯首疏攻之
④谁非高皇帝子孙,乃令至是
⑤为御史王业浩所论,遂削籍
⑥既通显,家无赢资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④⑤⑥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甫三日,而民逋悉完,邹元标、万国钦辈亟称之。
译文:
(2)而疏入旨出悉由内侍,其彻御览与果出圣意否,不得而知。
译文:
(3)惟衔赵世卿抑己,既入台即疏劾世卿,人以为隘。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9分,每小题3分)
元载,凤翔岐山人也,家本寒微。自幼嗜学,好属文,性敏惠,博览子史。
肃宗即位,急于军务,诸道廉使随才擢用。入为度支郎中。载智性敏悟,善奏对,肃宗嘉之,委以国计,俾充使江、淮,都领漕挽之任,寻加御史中丞。载与幸臣李辅国善,辅国乃以载兼京兆尹。载意属国柄,诣辅国恳辞京尹,辅国识其意,然之。代宗即位,辅国势愈重,称载于上前。载能伺上意,颇承恩遇,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集贤殿大学士,修国史。辅国死,载复结内侍董秀,多与之金帛,潜通密旨。以是上有所属,载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必玄合,上益信任之。
内侍鱼朝恩负恃权宠,不与载协,载常惮之。大历四年冬,乘间密奏朝恩专权不轨,请除之。朝恩骄横,天下咸怒,上亦知之,及闻载奏,适会于心。五年三月,朝恩伏法,载谓己有除恶之功,是非前贤,以为文武才略,莫己之若。城中开南北二甲第,室宇宏丽,冠绝当时。婢仆曳罗绮一百余人,恣为不法,侈僭无度。代宗尽察其迹,以载任寄多年,欲全君臣之分。载尝独见,上诫之,不悛。上封人李少良密以载丑迹闻,载知之,奏于上前,少良等数人悉毙于公府。由是道路以目,不敢议载之短。代宗审其所由,凡累年,载长恶不悛,众怒上闻。辩罪问端,伏罪。载长子伯和、次子仲武、次子季能并载妻王氏赐死。
载在相位多年,权倾四海,外方珍异,皆集其门,资货不可胜计,故伯和、仲武等得肆其志。轻浮之士,奔其门者,如恐不及。名姝异乐,禁中无者有之。兄弟各贮妓妾于室,倡优偎亵之戏,略无愧耻。及得罪,行路无嗟惜者。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加御史中丞:寻:不久 |
B.诣辅国恳辞京尹诣:拜访 |
C.不与载协协:合作 |
D.载尝独见,上诫之,不悛悛:高兴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载与幸臣李辅国善多与之金帛 |
B.辅国识其意,然之上益信任之 |
C.称载于上前少良等数人悉毙于公府 |
D.上封人李少良密以载丑迹闻由是道路以目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元载出身寒微,自幼好学,为人聪慧敏捷,走向仕途后攀附权贵,贪污腐化,结果身败而亡,并累及妻儿。 |
B.元载勾结董秀,探察皇上意图,奏对之时深合皇帝心意,获得唐代宗的信任。 |
C.在铲除鱼朝恩的过程中,元载起了重要作用,这使他骄横狂妄,目空一切。唐代宗对他极为不满,立即除掉了他。 |
D.元载权倾一时,恣意放纵,生活奢靡。他的三个儿子贪于财货,寡廉鲜耻,获罪之后无人同情。 |
翻译下面的句子。(12分)
①善奏对,肃宗嘉之,委以国计。(4分)
②是非前贤,以为文武才略,莫己之若。(4分)
③由是道路以目,不敢议载之短。(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 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馀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孙膑以刑徒阴见阴:暗中 | B.田忌一不胜而再胜 再:第二次 |
C.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客:客气 | D.明日为五万灶明日:明天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
B.①赵急,请救于齐②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
C.①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 ②门虽设而常关 |
D.①齐因乘胜尽破其军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
下列对原文的相关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膑原在魏国,因受迫害而沦为刑徒,后来,他说服了齐国使者,得以逃到齐国,并帮助齐国取得重大的军事胜利。 |
B.在魏国攻打赵国时,田忌按孙膑所说趁机攻打魏国空虚的都城大梁,于是魏军果然去了邯郸,在桂陵与齐军交战,结果被打败。 |
C.“马陵道之役”的胜利,是在孙膑充分掌握敌我情况并准确分析的基础上取得的。 |
D.文章刻画人物的性格面貌,生动逼真。写孙膑的出谋献策,往往只说做法,不讲原因,到了后来才看到它的作用。这种写法,曲折有趣,引人入胜。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2)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