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资料为某种植物体(注1)进行光合作用的速率记录,请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与生物钟的问题:
测量时间(h) |
0 |
6 |
12 |
18 |
24 |
30 |
36 |
42 |
48 |
54 |
60 |
66 |
72 |
光合速率(注2) |
0 |
2 |
16 |
3 |
0 |
3 |
17 |
3 |
0 |
1 |
15 |
3 |
0 |
注1:该植物体生长于有光暗周期的环境中。
注2:光合作用的速度单位是:μmolCO2/m2·s。
(1)写出两种常用来测量光合作用速率的无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在叶绿体的_________中进行。
(3)若继续测量下去,则下一次光合作用速率的高峰,应在_________出现。
(4)若将该植物体转入连续光照的环境中,发现其光合作用速率高低的周期性消失了,此结果能支持“光合作用速率的高低由生物钟所调控”的假设吗?_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研究小组从当地一湖泊的某一深度取得一桶水样,分装于六对黑白瓶中,剩余的水样测得原初溶解氧的含量为12 mg/L,白瓶为透明玻璃瓶,黑瓶为黑布罩住的玻璃瓶。将它们分别置于六种不同的光照条件下(由a→e逐渐加强),24小时后,实测获得六对黑白瓶中溶解氧的含量,记录数据如下:
光照强度(klx) |
0(黑暗) |
a |
b |
c |
d |
e |
白瓶溶氧量mg/L |
4 |
12 |
18 |
26 |
32 |
32 |
黑瓶溶氧量mg/L |
4 |
4 |
4 |
4 |
4 |
4 |
(1)黑瓶中溶解氧的含量降低为4mg/L的原因是。该瓶中所有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O2量为mg/L·24h。
(2)当水层光照强度为c时,在24h内白瓶中植物产生的氧气量为mg/L·24h。光照强度至少为(填字母)时,该水层产氧量才能维持生物正常生活耗氧量所需。当光照强度为(填字母)时,再增加光照强度,瓶中溶解氧的含量也不会增加。
(3)若将a光照下的白瓶移至d光照下,则瓶中植物细胞的光合作用速率,其主要原因是。
如图为胰岛素在血糖调节中的作用机理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胰岛素由胰岛素原经过蛋白酶的加工后形成,进而运输分泌到细胞外,参与上述过程的细胞器是。
(2)葡萄糖的吸收需要细胞膜上的协助,在该过程中其形状发生改变后能否复原?。如果细胞膜缺乏胰岛素受体,则细胞摄取葡萄糖的速率。
(3)胰岛素降血糖的生物效应除图示过程外,还表现在促进,抑制。
(4)现有甲(正常)、乙(胰岛B细胞受损)、丙(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三人,在一次口服较多葡萄糖后,三者胰岛素分泌量由高到低依次为。
调查统计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科学研究之中。请回答:
(1)目前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一般有和标志重捕法。为了模拟标志重捕法测定种群密度,小马同学对某池塘中的鲫鱼进行了调查:第一次捕获105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0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则该池塘中鲫鱼大概共条。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资料查找发现:在15~35℃范围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较快。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是多少,他们设置了5组实验,每隔24 h取样检测一次,连续观察7天。本实验中,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是这样的:
①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第7天开始取样计数;
②用无菌吸管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少许;
③加入血球计数板计数室,再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
请纠正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三个错误。
①;
②;
③;
(3)在培养后期,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前,通常需要将酵母菌样液稀释,这是因为。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如何计数?。
①每隔24小时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并以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种群密度,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法。
②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约是_____℃。
③图中96h后酵母菌种群数量开始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是。
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世界气候大会,中国政府作出了降低国内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承诺,到2020年中国国内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一50%,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方式引起人们重视,请据下图回答问题:
(1)垃圾资源化、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可将回收后无法直接利用的有机废物进行发酵处理,该过程所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2)煤是“高碳”能源,通过燃烧。碳主要以的形式进入大气圈。根据上图提出一项实现“低碳”承诺、减少温室效应的措施。
(3)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上图1中过程的复杂程度有关。
(4)设过程②代表的生物之间有如上图2所示的关系,若E种群的能量为5.8×109 kJ,B种群的能量为1.3×108 kJ,D种群的能量为1.5×108 kJ,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A种群的能量是________kJ。
(5)参与过程④的生物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等其他生物共同构成了___
(6)由上图1可见,碳循环的特点是_____。伴随着物质循环进行的能量流动具有什么特点?
(5分)在江苏某地进行稻田养鱼的实验研究。6月5日在一定面积的实验小区插秧后放养 300 条小鲫鱼(杂食性),稻田水深 8 ~ 10 cm。 对照小区不放鱼,其他条件相同。 所有处理设置 3 次重复,实验持续 2 个月,期间检测浮游植物生物量(干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每个处理设置 3 次重复,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
(2)实验的第一个月期间,检测发现实验组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原因分析如下:放鱼对浮游植物的不利之处是鱼的取食作用;有利之处是鱼粪便为浮游植物提供营养物质,以及鱼会大量捕食_________从而减弱其对浮游植物的捕食作用。 在此期间,有利因素占据优势。
(3)实验的第二个月期间,所有小区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均显著下降,主要原因是此时生长旺盛的水稻与浮游植物之间具有 _________关系。
(4)放养鱼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 _____的复杂性, 从而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的速率。
(5)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对该实验研究影响最大的不定因素是 _________ (填序号)。
①鸟②土壤质地③光照④水体肥力⑤稻田杂草